教育论文

浅论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时间:2013-05-0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浅论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最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立的。我院自200(〕年开始招生。本文结合我院实际对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做了一定的分析评价,重点针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人分析,从突出财经学院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师资科研力量等几个方面提出对此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希望对今后的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下属学科,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专业调整时出现的一个组合专业。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能在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与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向的确定,在综合性大学可谓五八门、各具特色,如文化事业管理、艺术事业管理、环境经济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体育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等。例如,师范院校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界定为教育管理,体育院校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界定为体育管理。对高等财经院校来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向的确定,就是一种不太容易的事情。目前高等财经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行培养方向归纳为两种模式:一是清晰模式,指现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向明确而具体的模式;二是模糊模式,指现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向过于笼统的模式。

    1999年我系在专业改造之初,就组织教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派人到人大、南大、浙大、武大、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较早开办公共管理专业的名校进行调研,借鉴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经验,结合陕西临近高校的实际(如交大公共事业管理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师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为教育事业管理)确定了我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为高级管理秘书,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丰富的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和较强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公关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秘书人才。"2000年我系第一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生人校时,我国已加人世贸,全球的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文化商品的国际贸易额呈几何数增长。结合’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及巨大市场需求以及我省乃至整个西部高校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没有一个文化产业方向的实际,我系在多次讨论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再设一个专业方向,即文化事业管理。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双向对称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公共关系、领导、科学决策等多方面的实际管理能力,以便为社会及时提供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向的明确,应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关系人民福利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越来越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相对于其他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不仅数量少,而且范围窄,致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不断发展的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环境保护工程、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等部门大量缺乏人才。 其次,政府职能的变化和角色的转换,过去完全由政府统管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社会保障、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涉及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务,需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重新认识和定位;随着政企、政事、政社(会)的分开,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大量涌现,使公共事业管理成为一个新兴的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部门,从而拓宽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服务领域。

    最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我国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我国公务员队伍急需提高学历层次,需大量吸纳与政府部门工作对口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因此,我们可以乐观地说: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尽管在中国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但作为这几年的热门专业,该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尴尬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一)各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识不足,对它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认识差别很大,大多数高校都是根据自己原来的行业优势来制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划分出形形色色的培养方向。如卫生院校大多数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都是医疗生管理,体育院校大多数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都是体育管理等等。

    (二)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普遍认识也不足,不知道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在哪里,不明白公共组织和政府机关究竟有哪些分工。

    (三)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接受程度较差,认为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不是专业人才,没有实在的东西,成了“万金油”,而大多数的用人单位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造成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四、对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

   首先,必须适应社会特别是西部地区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发挥财经类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在专业培养方向上突出以下特色:一是突出政治、政策、文化、道德色彩,目的是使学生在公益单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风范。二是突出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为经济学科、管理学科是财经院校的优势学科。三是突出现代化技能的掌握,如计算机、管理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等技能,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四是在社会调查、社会实习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多下工夫,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专业培养方向的创新,是通过具体的专业培养方案来体现的。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从知识、能力、素质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从知识结构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一般需具备三方面的知识:(1)基础知识。这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基础,一般包括政治理论类课程、原理性课程、工具性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管理学原理、大学英语等。(2)专业知识。这是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必备的专门知识,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等方面的课程,如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育行政管理等。(3)相关知识。这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适应社会所需的知识,包括人文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总之,要想形成特色,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最后,加强师资科研力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应适当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科研管理,一是狠促科研。要以本校专业办学特色为主攻目标,尽快建立本专业课题库。二是要在校际间增强学术交流,开展相互评课活动,从整体上提高我院公共事业管理师资教学水平。通过精品课程、名牌教材、名牌教师的“三名工程”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强教学科研横向合作。要尽快建立起与同类高校、省内高校、名校三个层面的横向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合作研究。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2629.html
本文标题:浅论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