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论宋伤春词(4)

时间:2013-05-09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论宋伤春词(4)
生命的真实,在春归的匆匆脚步中感觉到生命的匆匆流逝,季节的过渡性质与人生的短暂对照,不能不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人类时间不是圆形循环的,而是飞速向前的一条直线。个体生命的存在过程是以时间为尺度的,时间具有不可逆转的一维性质,所以人类心目中就有与生命同等的价值和意义,生命唯有一次,时间一去不复返,也就引起人们的感伤与遗憾。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这是哲人对时间的超脱,对生命的超脱,因而只有坦然,没有感伤。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离乱,人身岌岌可危,人们以新的眼光审视个体生命的存在,《古诗十九首》云“回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对生命逝去的感慨中,开始重视生命。至宋代,人们对生命更为珍视与眷恋,对生命的体验也更细腻丰富,面对残春菩景,如观生命在永恒的循环中逐渐随“时”消逝,春归之景对宋人的心理影响犹如明镜映物,迅速而又清晰。宋伤春词所蕴含的强烈的时间意识正体现了宋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中国古代诗文很早就从季节变化中引起时间易逝,生命短暂的哀叹,与春相比较,秋季景物给人的心理震撼更为直接,如屈原《九章·哀岁》“昊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北风兮潦例,草木兮苍唐。岁忽忽兮惟餐,余感时兮凄枪。”虽然秋的凋零更预示生命的衰残,秋之后是冷寂的冬天,而春归之后是繁茂的夏天,但宋人对生命美好的敏感,已使他们在春归之际就嗅到生命凋蔽的悲哀。年华逝去的哀痛给人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宋人不单止重复着这种哀痛,而且更深刻地体验着这种哀痛,当不堪重荷,突发奇想,想留住春天。“愿春暂留”’(周邦彦),“愿花更,春且长住”(晏几道),“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时谢(辛弃疾),但春是无计留住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去”(欧阳修《蝶恋花》)纵然是“费尽莺儿语”,依旧“满残红宫锦污”(王安国《清平乐》,春既留不住,便想追寻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百无人能解,因风飞过书薇。”(黄庭坚《清平》正是对青春、生命的无限眷恋,才力挽留,这种想挽留春天、追寻春天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春的暂易逝越是感到痛苦。更甚者,自然的春天并非无迹可寻,每一度轮回中,春又再现,但生命的春天,却是无法追回的,纵年年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但对个体生命而言,却是永恒消的。留春寻春,均徒劳无益。留春春去成了尖锐的矛盾对立,无法抗拒宇宙永恒的时间规律。春之在眼,引发了词人对“永逝去”的恐惧、无奈与哀伤。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相关阅读:
·[教育论文] 宋伤春词 2013-05-09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5175.html
本文标题:论宋伤春词(4)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