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时间:2013-05-20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自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及自己动手的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预习会使学生心中有目标,阅读有兴趣,实践有方法,对学生的益处是多方面的,颇有事半功倍之效。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加强预习的训练、指导。

    一、明确预习中的目标、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到了中年级,课本对每课书都提出了具体的预习目的、要求,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预习中的内容,这样不但从预习中初步了解到该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而且从中知道提出了哪些要求.要解决哪些问题,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根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如有一时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上课时请老师解决。例如:在《飞夺沪定》一课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沪定桥;围绕‘飞夺沪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其实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要求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必须弄懂。第一个问题通过阅读基本上可以解决,而第二个问题就要大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力求理解,确实不理解的就做上记号,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

    今后,我们必须按每课书提出的具体预习目的、要求,一步一个台阶,有序地完成预习任务。通过反复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预习的一般要求.有目的地指导好学生进行预习:①通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②认识生字、词,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③标记印象深、含意深的字、词、句;④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有预习的兴趣

    预习是学生自己在获取知识。经过一番阅读和思考.学习有了收获,就会感到探求知识的乐趣。预习的直接目标是熟读课文,比如:学生经过预习.对《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到课上讲演时,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应答如流,学生发现自己的理解和课上的讲解相吻合,心中感到满足和自.从而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听讲,更认真对待每次的预习活动,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三、预习的方法、习惯

    预习在教学中被教师广泛接受并使用,但方法各有千秋。我是这样做好预习方法的指导工作的。

    四年级刚开始时,我把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加上辅导、指引.具体做法是:

    1.读:包括朗读、默读。先通读全文,了解全貌,再读重点段,思考问题。

    2.划:划出预习中提出问题的有关词句,并标出记号,还可以把上课时要着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打上着重号。

    3.查: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词典以及别的辅导资料。

    4.思:思考各种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多读。再不懂的打上“?”号,待上课时提出讨论。

    5.写:用自己理解的话写出各段大意。

    6.议:(或问)。有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可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然而,不是每一课都要求学生按这六步去做,而是指导他们根据每篇课文预习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学生预习完成后,教师及时地进行检查,并作出合理的评价,在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对预习的方法逐渐掌握,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形成,随着年级的升高。就可把预习放在课外进行,让学生能自觉地完成预习工作。

    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曾谆谆告诫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教师教会了他们预习课文的方法。也就教会了他们独立学习的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8415.html
本文标题: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