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如何让作文文采斐然

时间:2013-07-0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如何让作文文采斐然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传世不朽的名篇佳作大多文采斐然。如果说主题是一篇作品的灵魂,那么文采就是它的华丽外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言的品质、品味,做到让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呢?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提高语言的深刻性、思辨性

    对于高品质的语言来说,华丽的包装(比如华丽的辞藻,恰切的修辞、讲究的格式)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都不能替代语言的深刻性、思辨性。如果一篇文章的语言,当剥去了华丽的辞藻,恰切的修辞、讲究的格式这些外在的东西之后,看不到思想的闪光,那么这样的语言是寡淡无味的。鲁迅的作品《故乡》文末关于“希望”的那段论述,之所以会被人们奉为经典,除了运用了生动的修辞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他对希望的认识,是那样精准到位。如果缺乏对这一问题长期而深入的思考,他不会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更不会把希望和路巧妙的联系起来。看似妙手偶得之语,恰是苦心孤诣的明证。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以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而非人云亦云。我想这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的思辨性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当你学会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这个社会,以自己的方式讲述你所见到的一切的时候,那时,你的语言才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笔端才会有惊人之语、警策之句,哲理之思。[论文网]

    二、提高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就是情景再现。如果能够提高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才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离不开词语的推敲和修辞的运用。古今中外,重视推敲词语的典故比比皆是。贾岛重视推敲词语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要重视词语推敲的故事同样是尽人皆知。词语推敲得好,确能起到一字传神的效果。鲁迅作为语言大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请看《药》中的一句话: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抢、扯、裹、塞、抓、捏这几个词就把一个刽子手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这足见这位语言大师的推敲功力。词语的推敲离不开日常的细心观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于是也就有了各异的行为方式。这才有了推敲的必要。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离不开修辞的巧妙运用。张晓风在《春之怀古》中这样写道:“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修辞的巧妙运用顿时让春天有了生命、活力和人情味,避免了叙述的直白、刻板。能写出这么美的春天的作家一定是热生命,热爱生活的。正是由于这份热爱,才能激发他无尽的联想和想象。看来,运用修辞非刻意为之,而是情之所至。

    三、提高语言的形式美和灵活性

    在语言形式方面尽量注意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长句与短句的结合,正常句式和变式句的结合。运用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搭配,正常句式和变式句的并用,可使语言摇曳多姿,参差错落,从而产生美感。《岳阳楼记》中的文字“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醉翁亭记》中的文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等都是长短骈散结合的典范之作,使人读之如饮甘霖,如沐春

    四、提高语言的文化意蕴、文化内涵

    朱熹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篇文章要想内涵丰富,除了作者要有独立的思考,还要重视旁征博引,博采众长。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这样写道:“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先生看似手拈来的引用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活画出了春风拂面时的柔和、飘逸和清新之感,言简意赅,令人称快。除了引用,还要重视活用、化用,往往会收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当然,引用也好,活用、化用也罢,都离不开日常积累,正所谓:“泰山不辞寸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58902.html
本文标题:如何让作文文采斐然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