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因材施教”成了因“教材”施教

时间:2013-01-15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因材施教”成了因“教材”施教

    因材施教,什么“材”?按老古董的解释,当然应该是人的材质。幼儿、少年儿童、青年,素质、性格……恐怕都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可知,又有混沌的吧?照咱们的“沿革”、“习惯”,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材,同一个年级同一班,老师讲40分钟或45分钟,就这么一次课上过了,30个、40个、50个小学生中学生都听懂了吗?都记得住吗?都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个同学的脑细胞、“情商”都是相同的感受;吸附、刺激、铭刻、运动吗?恐怕不可能吧!如果再计人各种遗传基因,各种知识基础,各种临时的注意力涣散,各种气候、环境、温度、条件的影响及反映(即: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的大脑细胞的渗透、交叉与交换),老师的教学性格、特色、方法、语言或方言,表情或情绪,笑容或怒色、声音粗厉或温和……对这几十分钟内的儿童、青少年的作用与影响……这几十个至几千万、上亿个学生的“材”,是不是整齐、划得就像一个人的“材”一样呢?不大可能吧!

    这么一来,“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就不能说是;因人材不同而施教了,而只能说是:因“教材"(含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条条框框道道)的不同而“施教”!

    多少年来,国家教委即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在编写教材,全国相同,几千万、几亿学生,同年级的都用这些教材,都用同样的时间、进度,同“教”、同“学”、同“读”、同“记”、同“考”。这种“因材施教”,岂是当年孔夫子孟夫子所能想象得到的!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5970.html
本文标题:“因材施教”成了因“教材”施教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