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引导学生入门的关键

时间:2013-01-2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引导学生入门的关键

    本科生主干课程承载着青年学生专业知识系统学习、打下史学研究扎实根基的重任。在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迅速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同时,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性分析使学生开始深人理解事件或人物行为背后的历史复杂性,尝试理解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特征,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20世纪中国史”的讲授内容,涉及不少具有很大历史及现实影响的人物与事件,对于这些人物言行及事件本质意义的阐述,使学生在不断体会历史学所具有的文化积累功能的同时,逐渐体会历史学所具有的“明智”价值,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如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讲授,我就采取条分缕析的办法,不仅讲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来源,细致分析西方诸种思想所以于此时形成新思潮的内外因素,讨论其所倡导的“民主”、“科学”价值观念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意义,还细致地告诉学生“民主”与“科学”的理念在此时知识群体中的不同地位,进而对其影响进行评析。此外,我在此问题的讲授中,把新思想与文化的传播,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经济及中国的世界化进程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强调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思潮间的关联,强调思想与文化的变革必须与社会变革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这种分析的方法,在课后的征求意见中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如对民初中国经济发展的评价、南京政府十年间经济发展的评价问题上,我不再如以往的课本所言过多地强调北京政府、南京政府政权的性质对其的影响,而是置经济发展于当时国际化进程中考虑,强调对中国的近代经济在经过几十年发展积累后本身的规律及特征的认识,不管是民初的“黄金十年”,还是20世纪30年代的快速增长,其实都不完全由政治的性质所决定,不同时期的政权不管性质如何,其实发展经济关乎其政权命运,只不过有一个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的问题。在对一些诸如民初“二十一条”中日交涉、抗战初期中日战而不宣、抗战后期雅尔塔密约及战后东北“三国四方”等外交问题的讲授中,注意在对意识形态、民族主义等问题的考察中,特别强调国际关系中的利益及实力原则,引导学生跳出道德判断的传统惯性。个人认为,学生对这样的讲授及分析方法还是能够接受的。

    如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治“左”转的背景及对“大跃进”运动的考察,学生们常常会表现出少有的热情与关注,对“大跃进”运动中荒唐得不可思议的“亩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表现出极度的吃惊与不理解。在对当时创造出来的诸种黑色幽默捧腹大笑的同时,我及时提供一条理性分析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国际化的背景、体制、观念等角度进行考察,这既是引导学生在知识系统补充的同时开阔视野,也是对学生们理性思维能力的一个训练。

    在整个的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在对一些人物及事件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当前学术界的相关动态加以简要介绍,并就某些有可能成为研究课题的事件或人物提出简要观点及分析思路,对有争议的人物及事件介绍不同观念的成果,引导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及受到理性启发后的兴奋转人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过程。

    如果老师的讲授,可以使学生从历史学的知识学习中获得理性认识的增长,对于其史识的增长是非常有益的。至此,学生们可以从体会历史学知识的乐趣上升到其理性认识的丰富,可以逐步开始独立的历史分析进程了,这是相当令人兴奋的,也是学生逐渐拥有独立研究的自觉动力。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340.html
本文标题:引导学生入门的关键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