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谈谈自己培养硕士生的一点体会

时间:2013-01-2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谈谈自己培养硕士生的一点体会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发展教育,快出人才,开拓创新,富民强国,关键在教育,成败在人才。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发展学术,造福人民,是摆在我们每位研究生导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大学毕业之后,多年来,自己一直站在教学的第一线,舌耕笔耘,辛勤工作,送走了一批批本科生,也培养了几届硕士生。由于长时间与学生接触,对他们的思想、治学能力等等有所了解,知其所长,晓其短处,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培养硕士生非常重视打好基础、注重方法、勤于著文这三个环节。现在写出来,和大家共同进行交流探讨。

    一 打好基础是治学的关键

    实践证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历史科学,需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目前历史学的硕士生,大多是从本科毕业生当年直接考取的,他们年龄小,涉世不深,阅历肤 浅,研究历史的基本素质多有欠缺,而读硕士的时间只有2一3年。针对这种状况,我特别强调让他们打好坚实基础,包括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检索能力等等,只有这些知识过了关,才有可能从事科研。与此同时,我还告诫他们,争取快速转变思想观念,即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生不同,本科生以系统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研究生则以研究为主,这个观念大家应当迅速地树立起来,只有这样,你才能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才会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知道自己读研究生的终极目的。我认为,只有让他们早早树立这个观念,他们才会有紧迫感,同时也就产生了压力。压力变动力,这个动力就是要他们每时每刻思考研究方法,解答历史现象的背后动因,通过阅读某些专著和论文,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尽快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做到上述各点,打好基础是关键。我是搞古籍整理和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的,我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史,除必备的知识之外,还需要有以下几方面坚实的功底。一是较强的阅读和理解古文的能力。中国的古文艰深难懂,寓意晦涩,又涉及到很多知识,如典章制度等等,如果在这方面不过关,根本不可能进行研究。所以,我让他们读原始材料,最好精读一部史书,不懂时勤查工具书,并广泛涉猎相关史籍,强化基础,以迅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并指导他们如何读史书,如何将平面的史籍文字读成立体的历史。二是学会检索古籍文献。研究历史,完全要依靠史料说话,而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要想在很短时间内,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就必须学会检索方法。为此,我专门为研一学生开设了“中国史学文献检索”课,系统讲授中国史学文献的构成和检索途径,并结合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即电脑进行教授。通过学习和实践,他们在古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三是摆正博专关系。有的学生总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广博,所以总是在广泛浏览,我认为,治学需要广博知识,但读研时间有限,不能一味追求,否则将一事无成。读研阶段,大体是一个由博而专的过程,只有专,换言之,只有深人钻研某一领域,才能获得成果。为此,我特撰写了《略说古籍整理中博与专的关系》专文(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6期),探讨博与专的关系,启发学生将其关系摆正,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生阶段作毕业论文的时间很短,除上满学分外,还要找工作,要想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我主张让学生与导师及早商量,早确定论文题目,它的好处是使学生有目的地“专”,然后向外扩充与“专”相关的博的知识,专博互动,不然学生无从措手。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377.html
本文标题:谈谈自己培养硕士生的一点体会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