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时间:2013-01-2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史学的社会功用和价值,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读史可以明智”的蔑言便是最好的总结。然而,学科本身所具备的功用价值并不等于人们对史学功能的实际了解,更不代表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能自觉做到以史为鉴。特别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把精力过分地执著于金钱与利益,言谈更多地偏好于经济和管理,我们似乎很难再寻觅到史学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身影。毕竟比起经济学、管理学等时下的显学,历史学并不那么“实用”。

    史学社会“地盘”的萎缩无可厚非地激起了各路学者“复兴史学,让史学回归大众”的共识。近年来,关于历史教育改革和史学社会化的讨论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学术界对历史教学方法、功用与定位的建议和方案也可谓层出不穷。从学科本身所处的困境、内在发展的要求和外在环境的变迁来探讨历史教育改革的方向,无疑对学科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纵观时下的讨论,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诸种遗憾。比如,只注重某一群体,特别是学生的讨论众多,而忽视了芸芸众生的需求;过分专注于理论层面的阐述,却脱离了实际调查的支撑。而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免“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海市厦楼”、“空中楼阁”之嫌。

    因此,笔者认为要对历史教育改革提出有效的参考性建议,还必须辅于广泛的社会调查,以日常民众为中心,了解他们眼中历史学的面貌,他们对史学认识的程度以及对学科功能的想法。只有抽象于广泛调查之上的实证性分析,才会包含着更多的民众声音和信息,提出的建议才可能更切中实际。正是基于如此之心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试图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粗略地勾勒出社会各阶层认识中的史学面貌,进而总结历史学社会运用的现状与不足,以期求得有益于历史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建议,争取为推动史学的社会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 课题调查情况简介

    本课题的调查采取了问卷的形式,主要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02,03,04级各专业本科生利用寒假回家之机对周围人群进行偶遇调查,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访谈(访谈笔录附于问卷后)。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共发放问卷973份,回收770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占回收总数的68。83%。对于调查结果,课题组则利用Spss/pc +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

    问卷的调查内容由三大部分构成,即:(1)基本情况;(2)兴趣、知识构成;(3)学科功用认识。在各个大类内部又包含若干小题,其中选择题占问题总数的80%。统计数据显示:被访人群中,男性占总数的49。4%,女性为49。8%,两性比例几乎一致(其余0。8%为缺省值);调查人群的地域分布非常广泛,范围涉及到全国27个省份,除了天津数量略多(占总数的23。8%),其他各省的样本数量较为均衡(参见图1);被访者文化程度囊括了文盲到研究生高学历各个层次,从事职业涉及到了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详见图2、图3);年龄上,我们的调查也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呈现以巧一30,40-55岁为核心的较为规则的正态分布(详见图4)。总的来说,课题组的调查中虽然存在着样本数量不够、代表性不强,间或掺有作假等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比重过高(以职业为划分对象学生的比例高达65。1%)、调查对象城乡分布的失衡(详见图5,城乡分布比例数约为3:1)给我们所得结论的客观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无论如何,经过删选整理的问卷文本还是有着一定的可信度和代表性的,基于此项调查的分析,也应能反映一些历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尽管学生和城市居民过大的比例导致我们的调查中城乡和各阶层之间的差距难以甄别,与其在论述中刻意拘泥于两者的差别得出和调查不尽相符的结论,还不如从既定的事实出发,暂且撇开城乡和阶层的差别于两者的共性人手,或许这样的处理能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资料。因而本着实用的态度,我们的立论将主要从各阶层之间的共性而展开。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378.html
本文标题: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