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探索小班化教育,创建特色学校(2)

时间:2013-01-2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探索小班化教育,创建特色学校(2)

    1.通过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求小班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个别辅导的咨询活动,调整学生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根据不同学科所教授的不同内容在课前编排与之有关的律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进人课堂情境和学习状态,把德育与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结合起来。如美术教师根据手帕设计一课编排的《洗手娟》的德育律动,数学教师编排的《闪烁的小星星》手指数数活动的律动等都起到了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喜爱学校生活的作用。

    2.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各学科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教材本身的审美材料,调动学生审美情感,从而启发学生想像、创造,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语言表达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达到发现养一欣赏美一表现美一创造美的目的。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都力求通过教师范读、范唱,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再用自己的读、唱、跳、画来表现美,最后达到让学生去想像、创造的境界,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动手做,提高学生智力。小班化学生人数少,我们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观察、实践从而得出知识结论,真正做到引导发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自然学科,教师经常买一些实物.如金鱼、鲜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样子,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学生兴致盎然,主动参与性大大增强,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

    4.通过指导学法,培养学生学科基础能力。每节课教师们都注重抓住本课重点,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中,教师们注意了讲练结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动脑、用脑。如语文教学,教师注重指导学生精读一句或一段,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来学习其他几句或段,从而达到“详讲一句(段),通晓一类”的目的,使学生由知识转为能力,再运用所形成的能力去独立学习知识,形成知识—能力—知识的循环。教师这种善于引导、及时总结、进行学法反馈和纠正的方法为学生掌握学科基础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5.通过改革教法,落实因材施教。学生有差异,这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但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少,便于照顾全体,分层教学,达到因材施教。我们在前期教学中摸清学生基本情况,把握学生层次、学习兴趣、爱好、习惯,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学生小档案。按照学生接受能力、学习程度分几个层次,教师在备课时,根据不同层次设计问题,提问时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做作业时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在备课、上课、练习的布置等问题的设置上都体现了层次和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经过努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说话、写字、思考、计算等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6.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体现互动提升。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们为提高学生受教育的充分度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分组教学法、合作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这些都是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本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课堂上既可以向同学提问,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这些方法的运用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提供了保证。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它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和学生都看作是能动的人,因而能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和学生都看作学校的主体,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以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为特征的师生统一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相互配合、紧密联系的。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共同目标是“教会—会教”,“学会一会学”,构成教师与学生相互结合的统一活动,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最佳组合,从而使双方在情感等方面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互相提高,我们认为师生间情感交流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能扩展到各自的能力、素质的提高,达到互动与提升。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770.html
本文标题:探索小班化教育,创建特色学校(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