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活动课与课堂教学

时间:2013-01-2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中学语文活动课与课堂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课堂内的教学方法或学生学法的改革,而把视线更多地投注于语文活动中,有的教材甚至把语文活动固定于教材之中,把日记诗词欣赏,字词积累、办手抄报、小记者站、演讲、书法及春游、扫墓等均作为语文活动的重要内容,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语文生活更加生动有趣。借此使语文知识得以运用,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做,无疑使语文教改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加深,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一条更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要落实语文活动,过去的常规做法就是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在课余时间通过语文课外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但我们觉得课外小组活动虽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毕竟活动内容有限,活动时间难以集中,限制了多数学生参与的机会。要想真正使语文活动经常化,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活动的机会,就必须确定活动内容,规定活动时间,创设活动环境氛围。而要达到这一要求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一种课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这就产生了“活动课”。于是就出现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形课程”三种课型。“活动课”也就成了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课表上语文课也就具有了三种类型:语言课、语文活动课、写作课。语文活动课每周至少安排一节。即如果一周五节语文(含写作)课,至少要有一节语文活动课。这样就使语文活动得到合法的地位。

    语文活动课上的活动除上边提到的那些活动外,还可以是普通语文课上的疑难问题的质疑,也可以是小记者现场采访,可以是小报社的稿件交流,也可以是专题性的演讲比赛,可以象画家写生那样到户外观察人的举动、摹写自然景观,师生间现场点评,还可以是电影、电视观感,读书读报所得,课本中新的发现等等,真正体现活动课的活动性,主体参与性。

    语文活动课上一定要置学生于“主人”、“主体”的地位,要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动脑、动笔、动手、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验获得新知的快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新结论的乐趣。洁难发问,妙语答疑,手出杰作,因而刺激再次成功的欲望,以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适时指导,适度点拨,适量评点,象导演、如教练。亦可“下海”参与,“下水”示范。比如小记者采访,老师亦可做为被采访对象,哪怕是回答学生间到的自己家事、生平、习惯、爱好,总之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学会学习语文。

    “活动课’一的开设,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扩展了语文知识领域,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极大地推动了普通语文课课堂教学的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也活起来,动了起来。比如在近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就采用了“动态教学法”。我有时把一个单元的课文分解成词语部分、作者部分、时代背景部分、段落分析部分、中心归纳部分、写作待点部分、练习设计部分、作业解答部分,每一部分交由一个学生或一组学生去完成,然后分别由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去讲解,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都成了小“先生”。我有时又把一篇课文当成讲演教材,要学生引用其中的名句、名段或对内容的概括升华进行演讲。有时又把课文变成手抄报的资料,对课文的各种成分编排成不同的小栏目,如“文题小析”、“作家之窗”、“名段赏析”、“巧填词语”、“试题之页”等,使课文知识消化于学生的动脑动手之中。正是在这样的动态教学中,才真正达到了使学生爱学、会学的目的。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9560.html
本文标题:中学语文活动课与课堂教学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