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文学研究方法(2)

时间:2013-02-10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文学研究方法(2)

    在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规式图中,对其中某一组关系的专门研究,就构成一种研究途径或模式,如研究作品与世界的关系,为社会批评;研究作品与作家关系,为心理批评;研究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为接受美学;强调独立研究作品自身的是本体批评;对不同文学对象进行比较研究的,是比较文学。
    由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不仅产生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形形色色的研究方法。
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模式
    文学批评的本义是指文学评价,即对作品的真伪鉴别勘正及对作品艺术成就的评价。随着时代发.展,“文学批评”外延越来越大,成了“文学研究”的同义语。本节的文学批评模式即是这种广义上的概念。
    中国传统的批评模式有以下一些:
    (一)社会道德批评与主体批评
    社会道德批评不是把文学作为独立的本体研究,而是注重社会生活和文学的相互影响,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文学对社会生活负有的道德责任,具有明显的为政治服务的特色。“文以载道”是这种批评模式的基本要求,“教化说”是文学社会功能的核心,从孔子的“思无邪”到孟子“知人论世”,王充、白居易、韩愈、顾炎武等都发展了这一批评模式。社会道德批评对文学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功能的强调,长期以来维护着文学的现实主义方向,其不足之处是长期以来它以儒家道德教条为标准,而且在批评中忽视以至放弃了对作品本身的审美评价。
    主体批评与道德批评在观念上是一致的,但重点在创作主体——作家,但不是作家心理因素而是人格因素,如作家的“志”、“性”、“品”、“行”之类。“诗言志”。是其理论核心,孟子的“以意逆志”是理解作品的方法。反对断章取义,主张统观全篇来探索创作意图,这种全面看问题的方法有积极意义。
    重视创作主体的人格因素,对理解和评价作品有重要影响,有利于促进作家的人格修养和锻炼,但也存在着把人品和作品关系简单化的倾向。
    (二)本体批评与接受批评
    本体批评产生于文学自觉的魏晋时代,它指向的是文学的本身。曹巫的《典论·论文》、钟嵘的《诗品》、刘舞的《文心雕龙》等,对本体批评有着开创之功。尤其是《文心雕龙》对批评的态度和方法,多有阐述。如《知音》中提出的“六观”:“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体位,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说明刘怨对文学作品内在美学结构和本体批评的方法已有较系统的认识。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2970.html
本文标题:文学研究方法(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