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文理交融”教育理念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课程创新

时间:2013-02-21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文理交融”教育理念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课程创新

    一、关于所针对问题的讨论

    1.文理隔绝的严重后果

    我国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以来,从体制上就出现了大学专业门类划分过细,文理两科径渭分明的学科培养模式。高考制度恢复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文理分科模式甚至延伸到中学的文理分班。考上大学的学生,除了应试课程外,其他知识所知甚少。且由于方法不当,使他们有很强的应试能力而其他能力明显贫乏。到大学后的专业隔绝,又加剧了学生在学科视界和专业基础上的狭窄化倾向。久而久之,理工科学生缺乏作为立世之本的人文精神,缺乏创新能力和智力的“工匠主义”偏至严重;文科学生则对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生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科盲”现象弥漫着文科院系的各个角落。“文理隔绝”的培养理念与模式造成知识、方法与思想、精神、情感的分离;科学与人的对峙,这一后果不仅直接造成了学生在知识结构和人格结构上的缺憾,也直接、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2.新世纪呼唤“文理交融”

    在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人类己普遍意识到:一方面,科学己不再只是个研究领域,它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们的信念;另一方面,科学从本质上讲,又是一种人类的活动。它在人类活动中的价值,对人类认识能力的贡献及所起的巨大作用不能只是通过它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评价,还必须山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准则来评估。这样,就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文理交融”的时代要求。具体表现为:第一,经济结构形态向知识经济、技术社会变化,将导致智能与实践结合的终身学习机制的形成,没有文理交融的国民素质结构基础,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将没有牢固的基础。第代,科学日益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深层渗透,引起个人对知识、精神、情感等多方面需求的剧增。一个个性发展偏至的民族将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民族。第三,学科自身发展带来的知识爆炸和跨学科综合发展;在基础学科交融平台上衍生的新学科增长点等,也从基本素质上为学习、理解、掌握这些科技前沿的成果提出了文理交融的要求。第四,必须深化到从中西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比较中考察各自进步的条件和机制;从科技进步与人类的终极关怀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紧密程度上看文理交融。综上所述,文理交融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置在我们的教育中提得再高也不会过分。

    3.以往媒介课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缓和文理分科径渭分明的状况,我国大学在哲学专业本科和理工科硕卜课程中设置了“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简介”两类课程。与此相关的其他既有的、似乎可以担当跨越文理两科媒介的课程可以开出一长串名单:自然科学简史,科学思想史,科学技术简介,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环境哲学。从名称上即可看出层次要求和侧重点的不同。需要明确的是“文理交融”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庞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门学科、各个专业根据自己的学科基础和特点、内容来形成特定的知识谱系。然而,“文理交融”知识谱系虽是多元的,学科性的,但却应拥有在哲学意义上一般性基础的问题。展开我所设想的关于“文理交融”知识谱系的一般性基础,它既不是单纯形而下的具体自然学科知识的补课,也不是对形而上自然哲学的纯学理化追求。从传统学科规范的角度讲,它更是对以上学科规范宜粗不宜细的框架式重组,课程理念上的有所创新。具体是借助于课程载体和科学史与现代自然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显现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精华的自然哲学是怎样在发生学意义上通过同根同源的历史肇始,然后又互相渗透,有机地构建着人类社会一段又一段精彩的理性空间和社会生活空间,并将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更深层次共同创造人类社会的未来这一历史与逻辑的丰畜内涵。但众所周知,“自然辩证法”由于特定的政治课视界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限度,它一开始并不是以一个有着古老传统的学科出现,也不具有对当代自然科学进行哲学概括的学术品格,因而难以完成文理交融的媒介功能.而“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简介”一类的课程,又过于偏重于技术的、物质的、产品的层面,过于关注科技教育的经济功能,实用、实效的“实力”功能。往往淡漠了、冷落了科学思想、科学理性、科学精神对人、对社会、对人类“整个大事情”的最根本、最基质的作用。两类课程都殊途同归地忽略了科学的整体性也是科学的人文性之所在—这一最基木的文理融通平台。更为实质性的问题是。这两类课程从框架结构上,首先就是要么“文”(哲学),要么“理”(科技)的单向度、低层面走势。造成课程实际利用效率不高,讲了知识顾及不到思想;讲了范式顾及不到更替:讲了原理顾及不到基础。对“科学一人文”潜在的内在联系,从学科界面的显层次上难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3775.html
本文标题:“文理交融”教育理念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课程创新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