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2)

时间:2013-03-08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网络环境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2)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

    网络环境下,学习环境的变化更进一步促成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根本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呈现出明显的态势:

(一)自主性

    大学生能自觉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要求答疑,相互研讨,已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能动性

    能以自已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

(三)创造性

    大学生的创造性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他们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像力,喜欢出“点子”和解难题;具有发散思维,标新立异和发表于别人不同的见解;不轻易相信书本上的结论,而以怀疑的眼光审视一切等等。

(四)研究性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在开放性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经验更为容易,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进一步促进探索研究的需要。获得亲身体验,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的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功能作用

    与传统的教师教学相比,教师的教学空间不再限于讲台、黑板,而是扩展到了更大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转化,其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向以教师为中心,视学生的学习为单向性接受,教师的授课为单向性注人,教师成为教学主体,而学生成为客体。这种观念以为把人类已有的文化传递给学生便万事大吉,根本未重视培养对象的独立人格,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唯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其教学过程以学生探索为主,把交互性、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融为一体。学生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有限的知识,一方面又利用网络主动获取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促进对已有知识的巩固。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7240.html
本文标题:网络环境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