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论复式教学中的继承与创新(2)

时间:2013-03-1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论复式教学中的继承与创新(2)

2.“静”而求实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自动作业过程(“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自学情境,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外,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有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如查字典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教师在设计自动作业时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层次性,激活学生“潜能”,让其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之间有更直接的交流,让自信、理解、宽容、民主的气氛充满课堂,在“小助手”的帮助下,“静”态学生分组学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提出疑难问题,相互合作并尝试解答,这就改变了他们对教师的依赖,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

3.化“静”为“动”

    复式教学课堂上直接教学的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教给学生学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间接教学的年级由,“小助手”带领,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做练习等。通过检查反馈使两个年级学生都处在“动”的状态中,较好地协调“动”“静”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二、四年级的语文复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及自制教具,我将通常的“语文数学搭配”改为“双语搭配”,调整学生座次为“双向背坐”,尽量减少相互影响。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以教师的直接教学为主,在“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四年级的古诗教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提示的“五步学诗法”自学古诗,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习体会,看似“静”的间接教学已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灵活地使教法与学法相融,“静”中有“动”,化“静”为“动”,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不仅学得会,而且学得主动,学得得法,久而久之,其自学能与合作探究意识肯定会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8481.html
本文标题:论复式教学中的继承与创新(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