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论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中的“功利性”问题

时间:2013-03-1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论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中的“功利性”问题

    中学思想品德(初中)和思想政治(高中)在中学基础课程里,恐怕是争议和质疑较多的课程。有人给它归纳了许多条“罪状”:教材内容政治化、教条化:教学方法功利化、单一化;社会地位虚无化、歧视化;教育主体多元化、问题化……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上海二期课改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通过儿年的实践,虽然思想品德课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因为新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思想品德课的受欢迎程度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一些专家学者尖锐地提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功利性”问题。

    也许有人会纳闷:思想品德课已不需要参加中考老师已不在乎分数、不在乎地位,还有何“功利”可言?但细细体会,专家们的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本文试着进行剖析。

一、功利性教学的表现

    在思想品德需要参加升学考时,老师上课的目的很明确:为了考试。上课讲的儿乎都是考点,考试不涉及的则略讲,甚至不讲。我们那时其实是“以功利言道德”,颠倒了功利与道德的关系。从本质上讲,道德应具有“超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但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使我们很难做到“超功利性”或“非功利性”。 随着上海中考的改革,初中思想品德不再作为中考科目,还存不存在功利性呢?我认为它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换了花样,它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

第一、明显的功利性

    思想品德课因为没有了考试压力,逐步被边缘化沦落为一门无足轻重的学科。首先教学时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经常会有一些所谓的主科“善意”地挤占时间,而政治老师为了顾全“大局”,也只好减少自己正常的教学时间:其次教学内容被简化,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空间更大,往往会侧重讲学生感兴趣、白己也喜欢的内容,对有些敏感或有难度的知识,即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8483.html
本文标题:论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中的“功利性”问题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