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优化学生特长培养的教育结构

时间:2013-04-15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优化学生特长培养的教育结构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基础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而全面的基础素质。而素质教育既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又应立足于个体成长,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特长是素质教育的突破,也是其显著你志。社会活动的实践证明,一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及其对社会的贡献主要靠其特长,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优化学生特长培养的教育结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六·三”学制取代“五·四”学制的改革,适应了学生从儿童到少年期的心理区分

我国现行学制分为“六·三”制和“五·四”制,一般城市采取的是“六·三”制。我市采用的是“五·四”制。从特长的实践上看,“六·三”学制优于“五·四”学制,因为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一般年龄在11-12岁,是从儿童到少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经过五年的学习,知识面不断扩大,已对某些学科或某些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再经小学最后一年的发展,有可能形成特长。而采用“五·四”学制,11-12岁就升入初中,升入初中后要用一段时间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这就使小学阶段的兴趣好中断,从而阻碍了学生的特长发展,对小学的100名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要到初中重新定位兴趣爱好的占67. 3%。可见,“六·三”学制代替“五·四”学制的改革,有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持续发展,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二、细化培养目标,使学生的特长在相应学段得到充分发展

我市是典型的“县、乡、村”三级管理的办学体制,由于各学校之间存在着脱节分离、互不协调、彼此不顾的现象,各自为教。因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个体“特长”的发展也直接受到影响。比如:有的学生“特长”培训内容极度超前,不顾一切搞特长,占用了很多时间,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还有的学校和家长反对学生发展特长,说是“不务正业”,这就致使学生特长无法发展,我们的“特长生”衔接培养的实验研究,把培养目标优化,并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由浅入深地确定目标,形成了一个目标系统.包括:有最拔尖的学科;能用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35984.html
本文标题:优化学生特长培养的教育结构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