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高校教育质量观变革的特点及其哲学特征分析(2)

时间:2013-05-0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高校教育质量观变革的特点及其哲学特征分析(2)

    近代最具权威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者马丁·特罗提出的“精英”、“大众”、“普及”三阶段论。他指出,高等教育毛人学率低于30%属精英教育阶段,毛人学率大于30%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人学率大于50%为普及化阶段。据此,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毛人学率2004年超过19%,高等教育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05年底,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了2300万人,毛人学率达到21%,进人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二)特点分析

   首先,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而质量标准是个发展的概念,没有一成不变的质量标准。因此,高校质童标准的确立,应与高等教育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矛盾相适应,应以时代主题作为思考和确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指南和原则。例如,“我国70年代前,教育质量主要体现为人学率…"""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主要以办学条件衡量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90年代的教育质量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20世纪开始把教育效益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因此,高等教育质量观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性质量观。

    其次,任何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变革都会诱发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变更。美国不同时期的教育质量观与发展战略的互动,清楚地显示和证明了这一观点。随着教育哲学理念由理性主义依次向实用主义、国家主义、国际主义的演进,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相应由强调博雅教育而抛弃应用性与职业性,依次演变为以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为核心的快速发展、以专业学科设置的多样化为特征的国家服务价值取向、以维护强权为核心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我国现阶段,我们“应该确保高等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这种基本质摄要求除了适应职业,具备职业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应当具备较好的整体素质。它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对社会的责任心、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等。这是对任何层次、任何类型学校的学生都应要求的。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同样具有国家全局性或整体性的宏观特点。

    第三,中国当前高等教育的时代主题是发展,是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求。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主题或重点就应该实现某种转变。这就是说,质量标准中有优先性原则,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题,在兼顾质与量的同时,高等教育质蚤观的确立往往要优先考虑质量标准中的某一方面。满足广泛的教育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就是当前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还具有重点突出性的微观特点。

    三、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变革的哲学特征分析

    首先,高等教育质量观的首要哲学特征是其学术本位主义。大学在中世纪产生时,就定位于探索学问和追求真理。中世纪以后的教育家大都接受了大学的“学者社团”性质。雅斯贝多斯在其《大学的理念》的前言中也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美国的约翰·S·布鲁贝克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开篇第一章就是“高深学问”,而且把高深学问作为贯穿全篇的核心概念。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也在其著作《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中,明确指出大学是学术机构的顶峰,因此也总是处于无尽的学术研究探索之中。有学者指出,现代高等教育质量观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合规定性”、“合需要性”、“合创新性”阶段。笔者以为,此三阶段划分可对应三种哲学思想基础,即:“合规定性”阶段对应可知可测论哲学思想;“合需要性”阶段对应可知不可测论哲学思想;“合创新性”阶段对应不可知论的哲学思想。如果说前两阶段是为已知的社会培养人才,那么在21世纪,教育第一次为未知的社会培养人才。在未来的社会中,高等教育质量在于它引导社会需要并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创新增强适应这种创新需要的能力,现代大学也需要确立更高的学术质量标准。

    其次,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又一重要哲学特征是人本主义。在中国,以儒家精神为主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延续二千余年,它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尤其是儒家所强调的教育的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所追求的自我道德修养和主体人格完善以及讲究人生社会与自然规律的和谐统一等人生与教育理念仍孕育着丰厚的现代意蕴和时代价值。儒家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完善人格为目标、与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我国的教育多少年来太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尤其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而相对忽视个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思想是指,教育对象是有生命的人,作为个体的人的完全解放、全面发展和尽力完善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最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哲学理论为我们重新理解中国社会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变革奠定了哲学认识论基础。众所周知,“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曾在20世纪40年代对这个哲学命题进行过深刻的阐述,他将作为中国古代成语的“实事求是”拿来推陈出新,赋予实事求是以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去研究客观事物内部规律性的哲学意义。邓小平解放思想的哲学认识论是对毛泽东理论创造进行的凝练式理论再创造。他明确指出实事求是这个命题有三个基本点,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这三点联系起来,明确地形成了对实事求是哲学命题的整体认识。

    因此,在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变革问题上,我们既不能一味只采用精英型高等教育的“学术性”标准作为所有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基础,也不能一味过度强调人本主义标准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哲学思想。而应在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实践探索中,努力解放思想,立实事求是的、全面的、和谐的新学术主义、新以人为本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想。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2634.html
本文标题:高校教育质量观变革的特点及其哲学特征分析(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