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在小班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时间:2013-05-08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在小班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是一个渐进与积累的过程,要贯穿于小班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大班教学组织形式大多为秧田式,教学活动主要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教师的权威因素在交流中有意无意地发挥作用,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萌发,因此我以学生的座位形式变化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改传统的秧田式教学组织形式为小组围坐的组织形式。学生四人一组面对面而坐,教学时,除了师生交流外,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所提供的发言机会猛增了几倍。在同龄人之间,较少有权威因素,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连那些胆小、内向、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开口的机会。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力的萌发奠定基础。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先知先觉的权威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惟教师的标准答案是听。这种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制约性的交往,学生创造力会受到压制。因此要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行为,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

    (一)教学的平等是构建小班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关健

    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探索,而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来,摒弃“师道独慧”的旧观念,与学生平等相处,把自己看成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角色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与学生站在同一方向的探索者,与学生共享探索成功的乐趣。

    (二)重新定位教师的作用

    教师应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困难生的帮助者、学生思维受阻的点拨者,学生获得成功的激励者。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去积极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造性学习的成果往往寓于探索之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启蒙开发离不开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往往是为了正确、快捷地传授知识而设计的,不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大班教学中,不少教师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试图改变这种教学方法但由于班额太多而受到牵制,小班教学便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在课上常常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个体的创造加上集体的创造才是较完整、完美的创造。于是我以“探索和尝试”为核心设计了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设疑—自学交流—指导—质疑—导用。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4555.html
本文标题:在小班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