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穆旦诗歌的力量所在(2)

时间:2013-05-09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穆旦诗歌的力量所在(2)
写人民的艰苦、民族的灾劫,还有自己灵魂的骚动,无不是紧贴着真实的生活。穆旦的诗不大好懂却总带着一股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量,就是由于他是由点及面,从普遍中抽象出特殊,带有他个人思考的高度概括性;所以不大好懂;但他的这些思考却又是贴近生活,贴近平凡的人生,因而总能叫人体会到他的甘苦。

    其次,我们会发觉,穆旦对民族与人民的关注是交错在他那痛苦的灵魂批判过程中的,因此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图景:一边是热烈深切的同情,一边是痛苦愤恨的斥责,两股仿佛应该是矛盾的感情在穆旦诗中交织着。但只要我们仔细分辨一下就会发觉,穆旦所同情的是在底层的劳动人民,而他所批判的却是“文明社会”—也就是城市的工业文明为代表的,失去信仰的社会。正如唐祈所说:“穆旦青年时代生活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独裁统治下的黑暗、腐败的现实,使他对知识分子的危险处境,有着深切的感受。战乱、灾难、未知的疑惑,险恶的社会环境……这成了穆旦诗中表现的题材。当他看见民族蒙难,人们濒临精神崩演,将要迷失自我,他越发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内在生命和外部事物,寻求如何才能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获得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境界。”我们可以说,民族(当然是整体的人民)现出的那股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穆旦所要寻找的那个希望,或者正确点说正是他认为的希望所在。这可以从他后期越来越着力去表现平凡的人民,特别是士兵的生活这一点上看出。这里,我们为穆旦悲剧性的矛盾与痛苦找到一块温暖的土地,但这绝不是虚构的叙述,事实上,从最早的《野兽》到最后的《森林之魅》,我们看到在抗战期间穆旦从一个焦躁不安的年轻的心开始,中间经历历史的与个人的喧哗与骚动,最后真正回归生活的纯朴本源,回归人民性。《森林之魅》的最后一节: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还吹着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人干而滋生。

    这表明穆旦已具有宽广的历史胸襟,足以使他站在时代的前端,历史的顶去体察人和事,表现出一种更同情的宽容。

    然而,话虽如此,矛盾是否就真的不存在呢?不一定。希望归希望,穆且的同情与宽容,他的回归人民性只是他的精神出路,而且也只能做到同情与宽容。现实的丑恶依旧存在,甚至在这种同情与宽容的衬托下,更显其顽固性,因为,人民性的回归是因为其受难者的崇高精神所引召的,但造成苦难的根源不正是那丑恶的现实吗?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5220.html
本文标题:穆旦诗歌的力量所在(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