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浅谈自然教学中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2-12-2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浅谈自然教学中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自然教学内容,不仅贴近小学生生活,而且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如果根据教材内容的这一特点,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图形符号的展示和大脑储存表象的加工改造,来培养小学生的再造性想象能力,这是小学自然课教学实践中应该进行探讨的问题。

一、状物再造性想象

    状物再造性想象是根据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联系刚学的教材,启发学生围绕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充分发挥学生状物再造性的想象能力。比如,在教学《叶子》一课时,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树叶的形状,想象出械树叶像手的形状,黄护叶像扇子的形状,柳树叶像蛇尾等。

二、画面点级再造性想象

    画面点缀再造性想象,是指在已构成的画面上,启发学生联系感知到的生活表象和感受进行适当的画面点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如在教学《春天》一课的第九幅图时,除了指导儿童认为春天的色彩,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在春游活动中积累的表象,在画面适当的地方画上在河里畅游的小鱼,岸边草丛的青蛙,飞舞在桃树周围的蝴蝶等。

三、补充性再造想象

    补充性的再造想象是指学生在学习教材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知识范围内补充了解一部分相应的知识。如在学习了《夏天》的最后一部分知识“找一找”后,不能满足于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就行了,可引导学生根据当地情况说一说与事情的发生有关的方面,如“为什么冬天下雪?春天和秋天有昆虫活动吗?,等。尽可能通过再造形象的补充,使四季周期性的变化立体化、形象化。

四、追寻性的再造想象

    追寻性的再造想象是指学生对连续性或周期性的知识,了解了其中一部分后,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追寻想象未来的知识。如在学生了解了秋夭和冬天的特征后,在教学《春天》一课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我们已经知道秋天渐渐变成了冬天,冬天渐渐变成了春天,春天还能不能变呢?变成另一个季节会出现什么景象?这种知识追寻性想象,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不必深入指导。可布置学生在以后的时间留心观察,为以后学习夏天的知识打下基础。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9792.html
本文标题:浅谈自然教学中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