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过程为我们开辟了

时间:2013-01-19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语文教学过程为我们开辟了

    教书育人的多种途径

    语文教学在育人上的优势不仅表现在教学丰富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育人的广阔天池,而且还表现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给我们开辟了多种育人途径。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发挥其育人的优势。

    文学作品的形象分析,这是语文特有的教学过程。文学形象的典型意义和审美教育作用,是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教育功能。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形象分析,就是我们利用文学形象育人的途径.在讲授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时,我们可以把教材中所学的巴尔扎克作品中的葛朗台,果戈里作品中的泼留希金以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莫里哀作品中的阿巴公同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这四个吝尚鬼的形象联系起来分析。夏洛克是高利贷剥削的典型,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阿巴公是资本主义上升初期资产者的形象,从他的怪吝刻薄看得出资本家是怎样聚敛财富的。葛朗台是一个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发迹的资产者,是资本主义急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夏洛克、阿巴公、葛朗台,这些吝音鬼形象构成了资本积累发展的形象历史。而从泼留希金这类农奴主阶级的典型身上,只可以找到夏洛克一类资产阶级吝裔鬼的阶级渊源。这些文学形象和文学现象的分析,就是形象的思想教育、社会历史的教育。从阿Q身上学生可以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国民的弱点,从祥林嫂的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从老通宝的身上,我们看到旧中国农民苦难的经历和压在身上的重负;从梁生宝的身上,我们看到新中国翻身农民新的精神风貌……形象分析,既是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也是我们育人的重要手段。

    诗歌和散文的教育离不开意境的欣赏.意境欣赏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情操陶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审美教育过程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们知道,美育的特殊性质在于它通过审美活动来教育学生,这种教育主要不是靠道理、靠逻辑力量来说服人,它要求学生在欣赏与品味美的事物的过程中,既得到理智上的满足,又得到感情上的愉悦,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这正是语文教学育人的优势。《伐檀》是一首思想性很强的诗歌。在讲授这首诗时,我们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让他们把语言的叙述转换成形象的思维。这时浮现在他们脑际的便是这样一幅图景:古代一群劳动者在河边伐木,同那‘坎坎”的伐木声交织在一起的,是劳动者不堪忍受饥饿、劳累和剥削、压迫而发出的愤趁挪榆的呼声。他们在讽刺剥削者们“不稼不秘”、“不狩不猎”,指斥剥削者不劳而获和大量侵吞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学生从奴隶们债怒控诉中得到理智上的满足。这时,我们及时地给学生介绍了朱熹的《诗集传》上的一段话:“诗人言有人于此用力伐檀,将以为车而行陆也。今乃置之河干,则河水清涟而无听用。虽欲白食其力而不可得矣。然其志则以为不耕则不可以得禾,不猎则不可以得兽。是以甘心穷峨而不悔也,诗人述其事而叹之,以为是真不能空食者。”学生明白,在朱熹看来,这首诗所描绘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文学形象在他的脑海中完全被扭曲和颠倒了:控诉剥削者的劳动者竟在自我控诉,嘲笑贪得无厌的‘君子”的饥民,竞成了“甘心穷饿而不悔”的“君子”。我们向学生指出,这就是文学欣赏中的主观性差异的现象。阅读文学作品有一个思想感情问题,有一个立场观点问题,它对我们正确的阅读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7329.html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过程为我们开辟了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