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论历史文选课的教材编纂形式(3)

时间:2013-01-2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论历史文选课的教材编纂形式(3)

    学习古文音义的注释。标注教材注释的繁简程度不易掌握,注释搞得详细了,容易限制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注释过于简单,勤翻字典,又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文后注的频繁翻查,也会降低古文的阅读兴趣。线装书的古注则不然,文中注随眼而到,免去翻阅辞书之苦,非常方便。古注诊释不到或不详细不正确之处,可由教师来做注释,这样也给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动余地和主动性。另外,旧注的以古文注古文,与正文的学习举一反三,又可加强古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在不少文选教材本子中已有引用一些旧注来解释正文,这对学生古文的学习非常有益,但旧注在整个注释中还只是一少部分。在影印线装书的文选教材中,旧注的数量相对增多,旧注与教师所给的今注更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旧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注释的变化,从注释变化中了解古代语言的演变,知道今注本的根据所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能读懂,又能知道如何能懂,从方法上加强其自学探求的能力。在讲解课文的注解时,先及书中古人注释,后及今人的解释,也可以根据古注或工具书让学生在课上来今译课文。古注要有选择性的讲解,不能与正文的讲解喧宾夺主,有的可讲,有的略讲,有的不讲,视教学需要而定。对于古注的错误,或者是跳过忽略不讲,有必要讲时,可挑典型的加以讲解,讲出错的缘由和参考书的依据,使学生懂得不要迷信古人的道理,并可顺便讲一些校勘考据的知识。

    古文注音的习惯在阅读古文和查阅旧式辞书方面非常有用。不了解直音、读若、反切的注音方式,就很难读通弄懂原始史料。学生对于拼音注音的形式已非常熟悉,旧式注音是他们缺少的知识,需要补上这些内容。这些知识如果另外专题讲解,学生不一定会留下什么直接的印象,但在阅读文选教材时遇到此类问题,旧注随文注出,会使学生非常方便容易地掌握。

    线装书的注释是文中夹注的,而经过整理的古籍大多是脚注或是篇末注,二者格式不一样。实录、档案、书信中书至为君者为尊者之处,要抬格换行。类似这些古文格式,在文选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应忽视的。有些高年级的学生乃至有的研究生,在初次阅读原始古籍引用史料写文章时,甚至分不清哪是正文。哪是注疏,不知道古文为什么一下子就另起换行了。如果在文选课上接触到原始古籍的版式,就很会自然地获得这些小常识。

    在讲三国志裴注时,要讲明裴注的特点不在于名物训话、章句与制度的解释,而在于史料的补缺和考订,史注的内容超过正文数倍,开创了注史的新例。这个特点,如果没有接触到原始古籍,很难有个深刻印象。我们在教材上选用百钠本《三国志》建安十五年记事中曹操的《求贤令》,与这一年补充史实的裴注《让县自明本志令》,志、注二文一体,使学生明显感觉到裴注的鲜明特色。

    须避讳的字在古书中采用缺笔、空字、改字的形式是很常见的,但在印刷出版的现行教材及古籍中,避讳的形式就不能反映出来,自然会遇到这个问题,结合课文的学习,提醒同学书上避的是什么字,教材上的文章采自什么版本,避讳及版本年代等基本常识的了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三

    在以影印线装书的形式编纂文选教材的实践上,有些具体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353.html
本文标题:论历史文选课的教材编纂形式(3)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