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时间:2013-01-2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人学年龄逐渐降低,人学后学生有许多的不适应。如儿童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与抽象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这是由于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造成的;儿童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与课堂教学形式、空间、时间不相适应。儿童从充满乐趣的游玩中一下子转向规规矩矩地上好40分钟的课,无疑是难以接受的,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反感,从而厌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理解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只有会说才能理解,只要生活充实就能会说。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都需要学生理解了才能掌握运用。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就要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果他们的经验积累不足以掌握所学的概念法则等,就必须扩大他们的经验背景。为此,我们给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活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自然的生活中学习。如学习“5的组成”,我们赋予其招待客人的生活内容。老师告诉同学们:今天有五位客人到我们这里来做客,看我们准备的用具和物品够不够?(提前在桌上摆上2个茶杯,I个茶盘,4把椅子,3个苹果)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不够,于是老师就给学生分组,分别准备够五位客人用的用具,并要求学生说清楚原来有几把(个),又找来几个(把),合起来是几个(把)。学生一边动手准备,一边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生活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5的组成。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的自然生活,不但弥补了生活经验的不足,解决了接受能力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的问题,而且促进、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并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同时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缩小了儿童生活经验与抽象的教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学的组织、教学的手段、教学的方法等要适应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形式要为教学服务,恰似优质的产品配以美好的包装一样,教学形式要活泼有趣,要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全心投人。

    首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童趣的。为避免孩子们到学校后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富有趣味,吸收幼儿园的特点,增加学校的常规要求。老师们将学生要遵守的常规和应具有的学习习惯画成彩色壁画;人学要学习的某些知识,如数字,以时钟、小鸟等各种形象写在板报上;空中挂着常用字和相应的图画等等。美丽的教室负载着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和要学习的内容。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被吸引住了并留下深刻印象,为学习莫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组织教学上,突破原来的座位固定形式,随教学内容而不断变换座位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借鉴李吉林教授的情景教学法,采取活动的游戏式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使他们总有新鲜感,其随意注意因有新异刺激的不随意注意的参加而加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枯燥、不呆板。学生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看、想、动手来主动获取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如前面所说“5的组成”的教学,教师把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中间摆一个“大方桌”,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亲手准备齐全招待客人的用具和品。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真真切切地活动起来了,在活动中观察、思考、动手,形象地获得了抽象的数学知识。再如:教学“10以内的加法3+2=?”,教师给5名同学戴上小鸟的头饰,先让3只小鸟向同学们飞来,又让2只小鸟向同学们飞来,让同学们一边数一边想,一共飞来几只小鸟?这样使同学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到“3 + 2”的意义,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定理与数量关系。静止的概念,让学生在形象化的动态中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控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同时促进师生不断创新。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788.html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