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论略(6)

时间:2013-01-25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论略(6)
 

    通过以上的勾勒和论析,我们不难看出刘禹锡咏史怀古诗对传统主题的继承拓展与深化。初盛唐时期,陈子昂、李白为代表的咏史怀古之作,集中抒写人生困顿,怀才不遇,挟带着对社会与世情的愤激不平。诗人的人生追求是积极的,但面对不遇的境遇往往是以富贵荣华难以久长或超尘出世来解脱苦闷,人生感慨蕴含着历史的沧桑感。安史之乱后,杜甫的咏史怀古之作则更多地表现了不遇时的悲慨和强烈的怀旧情绪。而刘禹锡只有少量作品表现不遇的愤愚,更多地是表现其对用世理想的执着追求,写他的希望和失望的矛盾,写他的用世之念和人格尊严的艰难抉择,多角度多侧面地勾划出心路历程。在对社会盛衰思考的主题取向上,刘禹锡的咏史怀古之作较全面深刻地总结了社会盛衰的原因,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他站在高远的审视点上,以万物都是要变化的、发展的宇宙观来看待人生的遭遇和社会的盛衰,慨而不悲,表现出了诗人的哲人气质和达人风范。

    为了适应主题更新深化的需要,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在艺术表现上也不断地创新,显示出了独特的风貌。诗人一般不直接抒情,尽量隐去诗人形象,而又处处可见诗人的真实心态。诗人创造性地运用乐府体,把咏史怀古和宫怨结合起来,如《阿娇怨》、《咏古二首》诸作,都“比拟当于其论”显得那样的婉转细腻、深情含蕴。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还多用七绝体。七绝是唐代十分流行的诗体,盛唐七绝名家如李白、王昌龄等诸人的诗作多集中在送别、行旅、边塞、宫怨方面。刘禹锡以七绝的形式咏史怀古开拓了七绝的题材,开启晚唐以七绝咏史怀古之风气。刘禹锡的七绝体咏史怀古诗很讲究艺术构思。他认为“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记》)通过驰聘想象,将各种景物、事物攫入笔底,通过取舍,使之服务于作者之“意”,即诗的主旨。《金陵五题》是友人相酬,诗人并未到金陵的想象之作,就是明证。诗人咏史怀古七绝主情景。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多运用空间意象敷写加点染时间词的手法。创造出悠远阔大的意境,如《石头城》中的国都、空城、女墙、水、月、山都是空间意象,诗人巧妙地在其中点缀以表时间的“故”、“旧时”“夜深”,把描述对象的绵远之昔和空寂落漠的现实联系起来,触发出物是人非吊古伤今的情怀来,诗思融入悠远广阔的时空之中。诗人创造意境很注意动态意象和静态意象的组合,如《石头城》、《乌衣巷》中的月、水、燕等都是动态意象,山、墙、宅是静态意象,在其或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描写中包含有历史见证的深刻意蕴。所以尽管作品的结尾往往不作情语,却“境生于象外’,余韵远致很有艺术感染力。

    无庸讳言,刘禹锡咏史怀古诗中也有象《马鬼行》那样主题俗旧,敷陈描写略无情趣,亦乏义理之作,但综观全貌确以思想内涵深刻,表现手法多创新而独树一帜,称其为咏史怀古大家是当之无愧的。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9327.html
本文标题: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论略(6)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