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13-01-2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辨别是非等基本能力,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双文明”建设所需要的“四有”新人的过程,具有很弧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政治教学效果涉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响更为明显。目前学生中存在的逆反心理就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已引起教育界及全社会的关注。笔者经教学实践,就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简略探讨原因并研讨对策。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体在一定外界因素刺激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怀疑或抵触的情绪。并体现为与常理相悖的逆反举动。政治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又有其独特性。从系统论角度看,教学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从信息论角度看,是由教师这一信息载体向另一信息载体(学生)传递信息(即知识)的过程。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干扰源(现实生活)。干扰与传递协拍,增强信息传递效果,否则就起削弱作用。逆反心理就是与信息传递不协拍的干扰结果。此心理产生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忽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差异或在同一年龄阶段忽略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初高中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就处于不同的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初中学生有意识记占主要地位,抽象意识记有明显提高。有实验表明,看过记住的比所见记住的多1。 66倍,但其抽象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经验型,带有具体性和不稳定性。如果忽略这样的学生心理状况而采取不适宜的方法进行教学,必然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高中学生逻辑思维开始从经验型迈向理论型,其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具有闭梢性,一般独立意向显著,自尊心、自信心、自主观念明显增强。教学工作中。即使某一个方面处理不当,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同样,同一年龄层的学生也是性格各异的。忽略一般性中的个性,也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2、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当今世界信息来源多,传递快,学生对各种信息的接收能力强。如果教育者本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讲课平淡,或照本宣科,就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在教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相互联系上,处理不当。

    首先,政治课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强,概念抽象,逻辑严密,是一块“没有多少甜味的干饼”。如教学不联系学生能感触到的社会实际,科学成就,甚至学生的身心发展,一味空洞说教,学生必然厌学。

其次。既便联系实际。如不准确不恰当,也易造成学生反感。如,课前准备不足,上课时教师信口开河,或凭灵机一动信手拈来,就难免张冠李戴。让学生听出漏洞;又如,举例一般化,生搬硬套,或分寸掌握不当等。

    再次,未能适当适时地解释说明教授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差距,缺乏真实感,难以服人。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9568.html
本文标题: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