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词语的学习是个“过程”(2)

时间:2013-03-1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词语的学习是个“过程”(2)
小学生不能说不懂,大学生也不能说理解透4了.更何况,词语存在的语境总是千变万化的,对某个词语的学习也就不会有止境。

    既然学习词语是个“过程”.那么,处在过程中的学生就可能犯错误,也可能有个学不进去的阶段。平心而论,任何事成功前都处在失败、不成熟的摸索中,学习词语也不例外。这就是说,对词语理解不到位,用错了,是极正常的现象,大多还反映了学习的进步。一个二年级小孩造出“星期天,我出乎意料上了动物园”的句子,你能否认他的进步,简单地画个“X”吗?

    这个道理尽人皆知,但是实践起来,却总是违背常理。我们曾劝告老师们,遣词造句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量要尽可能地加大。老师反映,量大判不过来。我们说,判不过来就不判,重要的是先造起来。这一下老师就接受不了了,声言不但家长绝不会允许这样的现象发生,自己良心上也过不去,领导也会怀疑老师是否不负责任。老师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固然令人起敬,但是在负责任的前提下,还有认识上的问题需要澄清。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做法.第一种是现在的做法,以“九义”教材第五册为例,学习一课书只要求造两三个句子,有的课文还没有造句练习,一学期下来共造句30个.老师判起来比较从容,错误率也不高,就算100%掌握了吧。第二种做法要求每课书造5-10个句子,假定一学期学习30篇课文,以平均每课造7个句子计算,一学期下来共造210个句子。由于老师判不过来,学生错误率较高,就算50%吧,那每学期还造对了105个句子。哪一种做法学生收获大?不言而喻。这是从数量上比。

     再从质派上比。为了追求所谓的正确,学生造句首先想的是稳妥,不扣分,所以句子内容越简单越好,能是现成的千锤百炼的口号更好;字数越少越好,句子表达的语境非常单纯,“我的妈妈严格要求我”这个句子可以从二年级造到六年级,无往不胜.另一种做法不受老师“判”的限制,也就是不怕错,学生可以撤开了造,把学到的词语大胆运用到表达的实践中去,越有创造越好。于是,有的学生把两个词语造到一个句子(段)里,有的学生额外添加了新词,有时学生自发开展造句竟赛,一时间,课堂上热火朝天,老师都打不住。这些情景,都是笔者从实验中看到的.

    提出“不怕错”的口号,就是解除束缚学生的枷锁,让他们思想的机器能灵活地开动起来。如果学生惟老师和课本的标准是听,谨小慎微,表面上倒是“不错”了,实际上没练习的词语还是不会运用,除了说千锤百炼的话还是不会自己表达,作业本不打叉不等于“会”,何必掩耳盗铃!学生思想受禁锢,主动精神丧失,结果只能低质低量。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9438.html
本文标题:词语的学习是个“过程”(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