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浅谈想象力的培养(4)

时间:2013-03-1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浅谈想象力的培养(4)

3.引导学生进入文字材料中。这个“进入”,是指自己的眼要看到文字所描述的形象,耳要听到文字所传递的声音,鼻子能闻到文字中的气味,舌头能尝到文字的味道,皮肤能感觉文字中的冷暖、粗滑、痛痒……是否能发生“共鸣”不去强求,但是一定要力求如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例如,教师可以用谈话的、私下耳语的、十分得意的不同声调朗读,多营造几种场,以激发所有学生的想像,学生分组,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新学的语言进行对话,表演,等等。

4.展开联想,用熟知的事物理解新的事物。比如用平时看书、长跑和吃药的经验体会李时珍为了写作《本草纲目》而看万卷书、行万里路、尝万种草的艰辛和危险.联想要靠老师启发.而不能由老师代替.

第三步,提倡发散式思维,创造新形象,发展独立个性。想像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由有意识的努力和下意识的想像(联想)交替构成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描述自己创立相对论学说的心理过程时说,他把自己想像成一个高速运动着的电子,从而引发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当物体运动的速度等于或者大于光速时会怎样呢?

发散性思维有流畅、变通、精致三个特点。简单地把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借题发挥一概叫做发散思维是不对的。

流杨一是强调对问题产生答案的数量,比如对同一篇文章作者的思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分段,应当接受与自己意见不同但是合理的分段。二是在需要时能够回忆起需要的观念,比如学习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意义那段话时,能联想《穷人》、《凡卡》等作品的内容,从而理解什么叫“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三是用多种方式体现已形成的思维,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小闹钟,滴滴滴,每天叫我早早起”,自己造句“小闹钟,滴滴滴,催我做操练身体”。

变通一是对信息重新分类,比如刘少奇在《工人代表》中表现出工人领袖的大智大勇,与《鸡毛信》中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机智勇敢是不完全一样的,他们的品质不能用相同的词语概括.二是对意义进行修正,比如开始阅读《伟大的友谊》,总认为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更大,“伟大”似乎更偏于恩格斯,但是继续学习后,对无产阶级的事业有了总体的认识,才理解这里所说的“伟大”,是指他们友谊建立的基础。三是改变熟悉物体的用途,比如连词“不但……而且··,。二”本来表示句子的递进关系,但在课文中,当它们处在过渡句的位置时,就同时概括了上一段和下一段的段意。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9443.html
本文标题:浅谈想象力的培养(4)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