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谈语感的培养(2)

时间:2013-03-1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谈语感的培养(2)

《词语注释的利弊》一节提出了“反对用背注释的办法教学词语和考查学生”的观点,其认识基础也在于,人们交流时r反映”出来的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不是出于冷静的思索,而是出于“语感”。不过,一般提“语感”,并不仅限于词语的范围,而是从更广阔的层面去认识。

“想像力”对培养语感的作用,请看《营造阅读的“场”》一节。这里需要特别说说“整体把握”的间题。例如,阅读《因斯坦与小女孩》,文章内容很简单,只看故事一路读下去,学生也难免产生没劲的感觉.只有语感强的人,阅读时能够整体把握爱因斯坦的生平、他对科学的巨大贡献、他在世界上的崇高声望,才能领悟到这样一个“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结识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是多么难得的、值得大书一番的事情。使用“领悟”一词,就是为了说明,这种整体把握得来的认识比一般的讲解分析更深刻:假如爱因斯坦有一丝一毫的虚荣心,假如他稍微看重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假如他的架子哪怕比常人大一点点,假如他不是那么专注于工作,假如他不是那么热爱孩子、热爱人类,假如他像普遍人那样讲究一点生活、注意一下仪表……假如所有的“假如”中缺一条,这段似乎平常的友情都绝不会发生。所以,这段友情说明,爱因斯坦不同于一般伟人,也不同于普通人。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虽然语感是一种“感知”,但是从某些角度看,它比理性的分析难度还要大,难就难在“整体把握”上.

下面分析一下语感由哪些因素构成。譬如说,甲对乙说某地发生了一起车祸,乙回问一句“是吗”。甲怎么知道乙这句“是吗”,是表示惊讶,还是表示怀疑,还是应付甲一下呢?他判断的根据是:形式上,他要对乙说话的速度、语气、语调、神情有敏锐的察觉,这就涉及到甲对语音的音声感、分寸感、畅达感、节奏感;内容上,他要准确体验当时谈话的气氛、乙平时和眼下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乙对发生的事有怎样的态度、乙惯于用怎样的语言形态表达自己的看法,等等,这就涉及到甲的正误感、形象感、情味感、美丑感。所有这些“感”,同时作用于甲的心理,使他能迅速对乙的“是吗”做出正确判断.所以,语感是多种感觉的综合。

语感是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是“感”的本体。西方的阅读心理学,强调阅读时作条分缕析;我们中国却有在阅读时“涵泳”的传统。“涵泳”一词最早见于左思的《吴都赋》,朱熹把“虚心涵泳”当做读书六法之一,陆九渊留下了“涵泳工夫兴味长”的诗句。“涵泳”,就是深入细致地品味、体会、领悟,有关的词语还有“沉吟”、“吟咏”、“吟哦”、“审阅”、“精思”、“推敲”、“斟酌”、“揣摩”等.阅读文学作品必需涵泳,不涵泳体会不到作品的意境,阅读科学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9445.html
本文标题:谈语感的培养(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