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优化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的思考

时间:2013-04-02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优化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的思考

摘要: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优化应紧密跟踪现代金融实践与金融学科发展;货币银行学课程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恰当定位;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上应处理好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一、紧密跟踪现代金融实践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优化和更新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

众所周知,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化与金融电子化已成为金融实践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金融一体化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非金融机构(企业)跨国并购日趋显现,资本流动、汇率变化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将更趋于深化;金融自由化以利率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和金融业务自由化为核心、表现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机构与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与业务竞争现象也愈演愈烈;金融市场化以资产证券化为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实现途径;金融电子化带来支付系统的变革、金融中介业务实现方式与金融市场的扩张与转型。使以现钞、支票支付清算的交易份额锐减,银行失去传统业务的独占性,创业板市场、各类资产抵押证券、结构化证券交易迅速崛起。

金融实践发展推进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研究对象的开放性、创新性与学科综合化,研究视角微观化,研究方法和手段数理化、模型化。任何金融创新都将纳人理论研究的视野;金融理论和技术与数理经济学、心理学、法学、消费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之间日趋交叉、融合;金融理论研究重点依次由最初的货币理论逐渐转向金融市场理论甚至探求网络金融的发展。由宏观层次上对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逐渐超越经济金融领域而走向社会工程化,转向企业、投资者等微观主体。

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基础理论课,应与时俱进地适应和紧密跟踪现代金融实践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拓宽知识覆盖面,不断优化和更新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除了要关注宏观金融的变化外,还要突出微观金融的分析基础,运用代理模型、数理化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与经济的关系。要注意体现理论前沿。比如,货币区域化、全球化的前景;基金的兴起能否取代商业银行;政府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率;信用制度建设;金融监管的走势等等。另如,电子货币的出现与发展,引发了货币及货币经济本质的再探讨;推动了货币形式的演进和货币职能的分离;弱化了中央银行传统职能,促使金融监管工作重心的转移;使传统货币供求理论、传统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挑战;再如,近十多年来,各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货币政策中介变量面临着调整(货币存量过渡到利率,甚至出现了关于信用总量的思考),而且类如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等货币政策规则也对传统形成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传统的贷款业务已发展到在资产证券化基础上的结构化交易。货币银行学对此应有很好地阐释。根据各国金融实践中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已极其重要,国内外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的现实,风险管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论述和讲授必须强化。另外,为反映国内外最新的金融实践动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国银监会职能等新的知识点也应是讲授的重要内容。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33364.html
本文标题:优化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的思考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