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高校教育质量之我见

时间:2013-05-0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高校教育质量之我见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担忧,甚至责难声彼伏此起。如何办出让人民和政府满意的高等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刻反思以往高校质量观念上的认识误区,转变教育质量观念,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一方面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人们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担忧,甚至责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办出让人民和政府满意的高等教育,其根本的出路在于,用新的教育质量观来引导和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一、走出高校质量观念的认识误区

    目前各高等院校在观念上毫无争议地呼唤改革并实际推行各种改革措施,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同时,高校改革的现状和效果同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还是在教育观念上。笔者认为,在什么才是高的育教学质量高的教学管理水平的争论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认识误区,从深层制约着教改的深化。

    误区之一:高校质量观单一化和简单化倾向。即片面认为培养层次越高质量越高,盲目追求高层次。主要表现为我们评价一所学校时,往往主要看其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科技论文的多少等,忽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教学上领导精力、教学投人、教师教学投人不足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不少教师的教学工作仍处于应付状态。

    误区之二:素质教育形式化和表面化倾向。人们通常把素质教育当作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手段,而没有把它当作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根本原则和教育理念。实际上,应试教育是把所传授的知识当成现成的、给定的东西,学生一旦熟记,就可以在未来人生中解决各种工作和生活的问题。而素质教育认为,随着科学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在息时代,任何给定的知识都注定是不完备的。因此,教育所传授知识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忆现成的东西,而是通过现有知识的启蒙,一方面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自学”的能力与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形成一种自觉的创新能力,而这才是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在这种意义上,素质教育不是知识教育之外所添加的一点新内容,而是知识教育本身,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模式、专业设置原则、学制设置原则等。

    误区之三:高校质量观机械化和教条化倾向。目前,人们担忧高校质量的主要理由在于,急剧的扩大招生导致学生层次和质量过低,导致教师数量、教育资源、基础设施的短缺和教师对教学精力投人的不足。人们由此得出高等教育质量滑坡的结论。应当说,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随着高校的扩大招生,必须把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增加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问题真的如此简单吗?是否我们按着扩大招生的比例增添足2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就可以保证了?当我们指责高校扩大招生导致学生入学分数下降和教学质量滑坡时,我们所依据的质量标准显然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应试教育的固定的人才质量标准。

    二、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多元质量观

    以人为本原则。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高校主要通过专业教学和人文教育两个渠道育人。高等学校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领导、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首先,要明确育人是高等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离开育人谈教育质量毫无意义。无论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一定要以育人为中心而展开,这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其次,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从学生的就业开始,就社会对毕业生欢迎的程度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进行评价;然后,通过教育中介组织,对毕业生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状态,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社会声誉,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全社会公布。再次,学校的一切工作,从教学、科研、产业到后勤、管理等,都要围绕育人来展开,充分体现育人的根本任务。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2632.html
本文标题:高校教育质量之我见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