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时间:2013-05-07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往往是青少年产生动机的前提,是学习、研究的动力。

    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和上进心,好动,好学,想知道、了解周围的一切是他们的心理特点。他们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学习探考的兴趣。倘若我们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有两种,即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的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是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没有兴趣,而是理解到它对社会、对人类有益处而产生的兴趣是间接兴趣。对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来说,大都没有兴趣,如果我们不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将是被动的,如果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讲道理使他们懂得:随着社会的发展,没文化、不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就会成为社会的废人,会成为社会的负担。若能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就能造福于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从而使学生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们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产生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决心学好文化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研究,对学习本身将会由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学习质量就会提高,希望学生学习好,是每个教师共有的心愿,但有的教师心急,却方法又不得当,一味地用加压等惩罚办法,不但效果不佳,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兴趣是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密切联系的。兴趣就是认识某种事物或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具有指向性,它似乎可以使人“自动化”地、不知不觉地观察、研究某种事物。兴趣还能促进记忆。学生对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也就较难发展其智慧和产生灵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要精心培养和保护好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已提倡“乐学原则”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乐”,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教学充满情趣,把智能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寓于情趣之中。教师如能设法将学生所激发出来的兴趣,使之进一步形成学习的动力,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去年我听过一节地理课。教师讲到云贵高原特征的时候,引用顺口溜“云贵高原三大怪:坐火车不如步行快,赶集卖蛋串着卖,晾衣服屋里比外边干得快”。学生听后兴致勃勃,趣味浓厚,在愉快的情绪中达到了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4139.html
本文标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