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小班化教育的分组教学(2)

时间:2013-05-07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小班化教育的分组教学(2)

    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探索小班化教育模式

    (一)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教师要注意情感投人,沟通师生情感。教师要热爱学生,教态要亲切自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向学生表示一种关切,一种任,一种期待。实践证明,教师如果把自己摆在说教者的位置,居高临下,教育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学生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如果教师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交了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告诉他可以怎么样、不可以怎么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设计适合小班化教育及教学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安排,有碍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有碍于生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改秧田式座位排列为小组围座式、半圆形围座式、U字形围座式等排座方式,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再选择围座方式。如音乐课、口语课等情境性较强的课程我们采取半圆形围座,教师坐在学生中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创作表演;语文课、数学课、自然课等学生则采取分组围座的方式,这样有利于生生之间的交流,并便于教师分组指导。

    (三)探索有利于每个学生生动发展的分组教学形式

    与大班化相比,小班化教育最明显的形式上的变化是班级人数的减少和课桌椅摆放形式的改变。这意味着在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中,分组教学法占有重要的位置。学生在智力类型、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分组时,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和影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老师们尝试和创造符合小班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情境分组等。

    1.同质分组。这种方法较适合复习课和练习课,有利于教师作重点辅导,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后,根据学生的差异,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对各个层次分别提出要求和目标,并相应设计A,B,C三组习题,各组学生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教师重点对C组学生进行辅导,A组同学可以充当B组、C组的“小先生”,B组、C组同学也可以根据自己完成的任务升级到A组、B组,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缩小班内学生之间的差异。

    2.异质分组。在新授课上采取异质分组,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自愿结合的前提下,将全班学生分成45个小组,每组内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这样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4521.html
本文标题:小班化教育的分组教学(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