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论冯至的十四行诗

时间:2013-05-09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论冯至的十四行诗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四十年代中国现代诗的最大收获。这里用“现代诗”一词代替“新诗”,是因为“新诗”一词缺乏科学的界定,它只是在语言形式上区别于中国传统的格律诗,在诗学意义上则无所说明。从胡适的《尝试集》打破文言文的格局到徐志摩、闻一多新格律诗的出现,可以证明“新诗”一词的苍白性。冯至早于20年代就以其造象瑰丽,设思奇美的情风卓立于中国诗坛,但这只能如鲁迅所赞许的,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诗人独立不群,充满体验的资格还未能得到鲜明的凸现。40年代的(十四行集)是以体验为支点思考人生宇宙契合之玄机的。诗风沉蕴内敛,标志着中国现代诗的成熟。T.S艾略特认为:“诗人在任何程度上的卓越或有趣,并不在于他个人的感情,不在于那些被他生活中某些特殊事件所唤起的感情。”“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的脱离。”综合艾略特的意思,我认为现代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感情的内敛和文字的节制。冯至在《十四行集》中所表现的感情克制以及在主题选择上都具备了现代诗的品质。他不去直接描写时代的灾难,人民的痛苦,而是由人们一个最常见的生活事象中,追向和思考大时代一个陌生普通人个人的悲剧性命运。现实的生活经过哲理性思考的折光,才进入他的诗的构思和创造。因此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意义就明显地区别于他那个时代的另一些诗人的作品,比如艾青对时代热情的呕歌,减克家对时代黑暗的诅咒,都与冯至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差别。《十四行集》的出现使冯至成为中国现代诗国的哲人。孙玉石教授认为:“从哲理性的窗口进人冯至的诗歌创作,是探索这位诗人心灵世界和美学追求的最佳视角。”本文正是试图从这个视角作为切人口,试图寻求和重估(十四行集)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冯至大学时专攻德国文学,并参与创办“沉钟”社,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他诗作中的哲理性的存在和哲学内涵,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德国文学深厚的哲学底蕴和瑰丽的诗歌传统对冯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作为哲学主题的生与死,社会与自然,存在与虚无在文学上的表现,自然地落人冯至思考的网络。早在1926年冯至翻译德国著名剧作家霍普特曼的话剧《沉钟》时,他就这样写道:“一个艺术家的悲剧,钟师亨利为重铸一座能以在高处悬挂着,把四邻唤起回响的钟,离开了他的妻子,去享受高等艺术家的生活。虽然因为心与力的疲劳,钟终没有铸成,向着初升的太阳致礼而死去,我们读者依然仿佛感到他的胜利。全书表现艺术与人生、自然与道德,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5212.html
本文标题:论冯至的十四行诗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