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祝家华的沉郁和何国忠使命的呼唤

时间:2013-05-2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祝家华的沉郁和何国忠使命的呼唤

    祝家华及何国忠有着同样的背景,即他们都是印年代出生于马来西亚本土的一批。他们在这儿土生土长,在这儿接受了完整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只是祝家华的硕士研究生是在台湾政治大学获得的,目前他还是台湾政治大学政研所博士研究生;而何国忠则在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完成其学士和硕士课程,目前担任中文系讲师。两人的不同在于他们的专业知识,前者攻读政治学,后者则浸溺在传统中华文化研究之中。大学的学术殿堂赋予了他们知识分子所应有的姿态,即批判和科学精神;本土的乡土情怀则使他们最终将自己的人文关怀都注入在本土之中。所以他们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一个更多的以政治学的角度,一个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时事政体进行批判和针贬,但他们最终所指向的是马来西亚本土,尤其是马来西亚华人的出路。

    两人实际上士在整个90年代都有写作。但在90年代前期,从1991年起到1995年,华社实际上还是处在“茅行动”的余悸之中,1990年的大选和马哈迪医生所提出的“2020年宏愿”却又让华社认为是一个生机所在,1995年国阵获得压倒性胜利佐证了马哈迪所采用的怀柔政策的功效。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清醒促使他们站出来批评当局,在马华舆论界一片附和声与喧哗声中,他们的声音顿成了一股清流。何启良对当时的马华报章的评论界便曾如此的批评:“马华评论界历年晓晓不休,从70年代《嫩叶集》的争论到最近华堂风波的论战,难道他们没有从中吸取到什么教训吗,难道这20年来言论的自由和开放没有给他们带来更深一层的启示吗?……显然,评论者言论的品质、风度和内涵,并没有因为过去的争论而推进和深化。”但何启良对两人却有着相同的评语:“当然,以我个人读书的喜好来挑剔,我希望《我歌且谣》以后的庄迪澎,能多一点胡适式的温厚,少一点鲁迅式的刻薄,多一点祝家华和何国忠的沉著,少一点曾庆豹和安焕然的浮躁。”[刘祝家华及何国忠的文章给人的感觉的确是多了一份沉着,他们的文章也并不只是对政治的批评,还包含了其他领域的批评。因此,他们在报章上发表的文章分别收录在他们的各自文集中,政论散文只是占一部分而已。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上一篇:90年代前期
下一篇:90年代后期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9974.html
本文标题:祝家华的沉郁和何国忠使命的呼唤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