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略论斯霞于质朴中见真功夫的教学风格(4)

时间:2013-01-1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略论斯霞于质朴中见真功夫的教学风格(4)

    这里也举点例子。她教《刘胡兰》,课文里面有一句话:“刘胡兰立刻把敌人顶回去”。斯霞问:“顶”是什么意思,说明刘胡兰的什么?通过谈话,学生懂得了“顶”字在这儿表达了刘胡兰英勇不屈的气概。又如教《一个伤员的愿望》,她问:“那伤员慢慢地闭上眼睛,说明了什么?”学生答,已经牺牲了。斯霞要学生说出怎么知道是牺牲了。学生读课文,经过思索,回答说是血已经流尽了,还有毛主席一直把他送到坟地,从这些话可以看出来。这是从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理解内容,由外到内地进行思想训练,寓思想教育于语言训练之中。这样的经验,在斯霞的教学中也是常常可以见到的。

    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的同志对斯霞的识字教学经验进行过研究,认为儿童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识字学习的重要因素,并且认为,在识字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也很重要。我以为这是很有见地的。斯霞的教学,从识字教学到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贯彻于整个语文教学,这是她的最突出的经验。她这样锲而不舍地进行研究,所以教学成果也就比较扎实。这样的思想教育,丝毫没有板起面孔教训人的样子,而是显得那样质朴自然,这也是质朴中见到的真功夫。

    这样的纯真,这样的质朴,这样的真功夫,便形成了斯霞的教学风格。

    这样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因素可能有多种,但我觉得表现在斯霞身上很突出的一点,便是对孩子的热爱。我回忆最先得到斯霞的印象是六十年代之初,那时她的“母爱”正受到不少人的批评、贵难。我从报刊上读了那些文章,半信半疑,信的是教师对学生决不单是通常所说的母爱,疑的是亲子之爱放在师生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对。那时曾跟着已故的戴伯韬同志到江南做过农村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路过南京,我偶尔从来访伯韬同志的客人口中,听到谈论斯妓。在这样的时候,伯韬同志总是语重心长地说,希望斯霞要看得远一些,想得开一些,要从人家的批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锻炼自己。这些话,我是深为感动的。尽管斯霞没有来,我也没有见到斯霞,但我在脑子里构成一个虚拟的形象:她是那样和蔼可亲,课堂上每句话都打动孩子们的心,跟孩子们有共同的感情。尽管她受到许多人的批评,但孩子们却还那么象对待妈妈一样,甚至比妈妈还亲的那样对待他们的斯老师。隔了若干年,我和斯霞见了面,谈得很愉快,我终于从心里掏出一句话来:斯霞同志。您象母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我看是您取得经验的一个重要前提。她点了点头。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5696.html
本文标题:略论斯霞于质朴中见真功夫的教学风格(4)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