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后期史教学及创新的几点体会(3)

时间:2013-01-2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关于中国古代后期史教学及创新的几点体会(3)
 

    中国古代史是中国通史课程的一部分。相比较中学,大学专业学习中古代史,每一个王朝所涉及的内容都要大大加深,但相比较高年级的断代史而言,大一中国古代史还要强调古代通史的贯通。要完成为高年级断代史课和专门史课做人门准备的任务,中国古代史关键要培养学生对几千年历史的贯通联系感。历史观和对历史规律的认识是历史专业学生最需要具备的素质。从政治史演变的角度说,中国古代史当然还不可能摆脱王朝更替的框架,但如将各个时期割裂地进行教学,则既代替不了将来更精深的断代史,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也不可能真正学好。故大一中国古代史教学的第二个注意点,是要把握好横向与纵向、各代具体特点与前后联系之间的关系。其最主要的是要突出一个“通”字。

许多大一学生人学时最常见的毛病,是对史实孤立地学习和认识。他们不喜欢刨根问底,满足于死记教师或教科书上给列出的条条,临考试时便一通猛背。但因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考试过后仍没有抓住历史的特点和实质。不客气地说,现在我们的许多教科书在体例上也多有这种割裂编纂的情况。有的完全跟着王朝体系走,每个朝代都是千篇一律的单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阶级斗争分别叙述,不见各代综合特点和历史地位的概述;有的在章前章后有了概述,但各朝代之间、各时代之间、各种制度、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却仍然不清。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讲课中予以补充和组织。

    笔者主张在每学期开始、每段课程开始、每个朝代课程开始前都要先讲“通论”。如笔者讲授中国古代史下半段,学期开始先用一节课专讲“序言”,向学生概述本段历史的大貌,点出本段历史在中国封建社会整个历史中所处的地位,本段历史的分期及理由,学习本段历史需要注意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社会阶级、民族关系等各方面的发展脉络和规律特征,使学生对整个历史时期的学习先有了整体线索上的大致认识。本段历史大致按三大单元(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明清)分期,每单元及单元之下的每个朝代亦均有“引言”,其内容除了与总序言各方面相呼应(但更具体)外,还要着重提醒注意该时期与前后时期的关系(继承之处、不同之处、进步之处、曲折变异之处等)。

    具体讲到各时期各方面,也时时强调前后的联系。某一制度,在前一朝讲时要告诉学生其最早的源流及以后还将看到的发展,在后一朝讲时提醒前面已讲过的形态及到本朝的变化,并且联系序言引言中的规律。如讲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发展,要求学生特别关注各朝宰相制度的变化;讲封建土地制度及赋役体制,要求理清从封建国有土地所有制向私有土地所有制、从人丁赋役向财产赋役转变过程中各朝代的不同及趋势;讲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注意各时期城市的结构与管理体制的演变;各代生产技术、科技、文化、习俗,要联系前后找出特点;农民起义,要关注各代的矛盾中心及口号的不同;甚至对各朝代帝王,也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治世重点、个人出身、经历、作风等方面做纵向的比较,从一个侧面反映各时期的异同。

    考试的内容也要注意体现“通”的要求。笔者多年来在进行考试命题时,从不局限于某一个朝代拟定问答题。除了名词解释,凡综合问答题均覆盖不同朝代并前后贯通。

    不少同学反映,从“通“的高度学习眼界开阔,记忆牢固,思考问题日益全面,经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受到启发。总之,这一点在教学中应该坚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新发展和学科间的互相交流,对传统史学和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1994年,历史系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基地的设立对我系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切促使我们必须加大教改的力度。但是,大一专业学习还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以后三年的学习能否符合基地生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一时能否打下较为扎实的功底。因此,把握实行新教学手段及吸收新理论与保持传统教学中一些必要方法的相对稳定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第三个注意点。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334.html
本文标题:关于中国古代后期史教学及创新的几点体会(3)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