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让学生有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底蕴

时间:2013-01-2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让学生有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底蕴

    一 试设“文哲名著导读”课程的起因

    在大学历史系本科生中国史专业教学中,往往感到不少同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上比较欠缺,这是现阶段中学教学与大学教学在衔接点上不可能十分紧密所造成的。中学的教学计划中,不能过多地安排中国古代史学、古典文学、传统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而一进人大学,立即纳人历史学专业的教学,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底蕴不足的问题。从长远和总体上看,这将限制学生对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历史系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上,应当对此予以重视和解决。南开大学历史系自1996年增设“文哲名著导读”课程,作为中国史专业本科生必修课,就是基于开阔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需要安排的。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各代哲学,实际上乃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之一,这些知识薄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也不能全面。几轮教学实践证明,本课程基本上可达到预期的效果,绝大多数同学对课程内容也很感兴趣,引发一些学生课外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哲学名著的热情。毫无疑义,这有利于打好学生的知识底蕴与学术基础,对于培养中国历史研究的专业人才,对于向社会各个岗位输送合格的高级工作人员,都是有益无损的。

    二 课程的内容安排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哲学在漫长的历史中有长足的发展,著述浩如烟海,名著汗牛充栋,读不胜读。这种状况使本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必须细致斟酌,做到知识的系统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哲学思想发展的宏纲大线,又能较深人地阅读和掌握一些名著的基本知识,并且可以将某部名著置于古代文学、哲学发展的过程内认识和理解。因此,在课程讲义的第一章概略讲述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哲学史,此后则按时代和朝代顺序讲述具体内容,增强整个课程知识的历史感。

    在有限的课时中纳人中国古代文学与哲学两方面内容,势必不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通过讲解重点内容以举一反三。于是,重点的选择成为本课程的关键问题。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发源与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出现的著述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诗经》和屈原等人的“楚辞”作品,是北方、南方两种风格诗歌的精华,皆为重点内容。而二者又各有特色,《诗经》除了选读一些篇目领会其现实主义精神之外,还当介绍所谓“诗学”的脉络与状况。《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极具特色的典籍,它以独特的符号思维方式认识世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程亦须讲述其基本知识,作为学生阅读时的门径,使之能够拨开人们赋予《周易》的神秘面纱,把握正确的认识方向。对先秦诸子的讲述,根据具体情况,以学派为纲,以诸子著述为目的方法较为适宜,不拘泥于以著述,典籍中的名著为讲课题目。

    对于秦汉之后的内容,为了扩充涵盖面和增强系统性,仍采取讲名著、讲人物和贯通性地讲学说演变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关于《文选》、《文心雕龙》等等,以这些著述为讲题;关于朱熹、王夫之等著述宏富,思想见解表现于各书之中的古代学者,则讲述其人及其思想,从中亦可了解其著述。而对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如“天人关系”、“正统论”、人性论等内容,则做贯通性讲解,将有关人物的思想与著述系于其中。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343.html
本文标题:让学生有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底蕴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