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从学生与学科特点出发讲授“敦煌学”

时间:2013-01-2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从学生与学科特点出发讲授“敦煌学”

    自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以来,5万余件门类繁多、内容丰富的文书流散世界各地,一门涉及考古、历史、民族、宗教、文学、艺术的综合性学科—敦煌学逐渐形成。近年来,随着敦煌学不断发展,研究领域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国内多所综合性大学在本科文理生中开设了教煌学专题讲座,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为使我校学生及时了解敦煌学这一学术新领域,普及敦煌学基础知识,提高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也从2003-2004学年度开始,在本科生中首次开设了E类课(文理公选)“敦煌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敦煌的地理及历史沿革,敦煌文献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研究,敦煌文献与宗教研究,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史概述以及敦煌写本的初级研究方法等。

    就目前的学科划分来看,敦煌学从属于历史学的二级学科—文献学,笔者虽从事中古文献研究多年,但为本科生开设此种课程尚属首次。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呢?我觉得从教学对象和学科本身的特点人手应该是关键所在。为此,我在设计、准备这门课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首先,从教学对象的特点出发,编写适宜的教材。选修E类课的本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理科生,而受目前的教育体制的制约,这些同学一般在高中一、二年级就已不再学习文史类科目,因此与文科同学相比,人文学科的基础显然薄弱一些,在理解和接受“敦煌学”这样相对专门的内容方面,自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这部分同学大多对历史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求知欲很强,因此,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能适合他们的知识结构,并能生动有趣地讲授有关知识,他们接受和理解“敦煌学”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当然这里的关键,还在于教材的编写。

    目前国内流行的几种“敦煌学”教材,有的是由著名敦煌学专家撰写的,内容丰富,学术含量高,适用于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教学对象,对本科生特别是理科生而言,显然过于艰深。还有一类教材,在内容和选材方面,则停留在一般的知识性的介绍层面,也显不足。为此,笔者参考姜亮夫《敦煌学概论》、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等敦煌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自己动手编写了近20万字的教材。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在讲授“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关照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还照顾理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循序渐进,适时、适度地补充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例如在介绍敦煌历史变迁时,对隋朝的强盛、隋王室佛教信仰的家庭和社会背景都有所补充,以利于学生理解何以隋代敦煌开窟造像的数量激增,丝绸之路何以发展为南北中三条并格外繁荣。鉴于敦煌学所具有的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相统一、石窟艺术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等特点,我从课程体系和内容的需要出发,花费大量时间,悉心搜集、拍摄了数百张有关敦煌学的照片,并用这些照片和文书原件做成多媒体课件,包括“探险家”、“四大官方收藏”、“敦煌历史变迁”、“敦煌社会史资料”、“敦煌宗教文献(佛、道、摩尼教、景教、袄教)”、“敦煌文学”、“石窟艺术”等部分。从汉长城、莫高窟等西北文物文化遗存到异彩纷呈的塑像、壁画,生动有趣、视觉效果鲜明的照片,不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还有利于一些有难度的专业问题的讲解。例如中国古代书籍的卷轶制度较为复杂,仅凭口头讲授不易明了,而斯坦因当年拍摄的一幅从藏经洞刚刚搬出的成捆的写卷包裹的照片,布包裹上即清晰地带有表示佛经卷次的字样。这幅照片既使得什么叫“卷轶”及“经峡”迎刃而解,又对了解藏经洞文书的来源问题极有帮助。又如在“敦煌石窟艺术”一章,我放映了大量的石窟建筑、塑像和壁画的照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石窟形制由来自印度的“支提(塔庙)”形式 逐渐中国化,直至发展为宫殿化的殿堂式;各个时期塑像和壁画的不同风格;“飞天”形象之有古代印度与希腊键陀罗艺术以及中原文化羽人元素混杂其中等发展演变过程。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图片的效果都是口头演讲所无法替代的。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346.html
本文标题:从学生与学科特点出发讲授“敦煌学”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