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热播历史剧与历史教学的社会化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3-01-2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热播历史剧与历史教学的社会化的几点思考

    三 几点思考

    毋庸置疑,热播历史剧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对历史进行了成功的艺术加工,赋予了对于社会大众,尤其是高中生来说“复杂枯燥”的历史知识新的生命力,从而使得历史变得“如此可爱”。热播历史剧的成功也就是历史科学性与艺术性在一定意义上的分离所带来的成功。

    与此相悖,在历史知识单一来源于课本和历史老师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在认为历史知识复杂枯燥的高中生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正呼之欲出。教材编排体例的程式化和知识内容的单调化,使得历史科学在高中生的心目中成为了一个完全脱离艺术性的“死科学”,从而几乎完全失去了它的“科学魅力”。

    客观的事实似乎指示了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对历史知识进行受者导向的艺术加工,赋予它新的生命力。综合比较课内(课程教材)和课外(历史影视剧)两种学习历史的渠道可见,教材的讲授反映史实,重视真实,而在形式上,尤其是教材编排的体例和角度上过于程式与呆板。而像历史剧这样相对灵活的课外渠道,虽在视觉、听觉和感觉等的形式上容易让观众接受,尤其得到高中生的青睐,但其在自身艺术使命与追求史实真实性上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

    然而,历史剧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知识传播功能,成为更成功的历史教育社会化途径?虽然热播历史剧的成功为历史教学的社会化提供了一种成功的可能,但是历史剧想要真正承担起历史教学社会化这一责任,显然还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再次让我们回归到了争论已久的历史科学性与艺术性矛盾问题。

    一部历史剧的热播,固然因其比较“真实”,但并不能掩盖它采用艺术加工手段过程中对历史的篡改,。正剧和正史毕竟是两码事,而正史和真史又是两码事。正剧总也免不了与史实的出人。《康熙王朝》中索额图与明珠的争斗确实存在,但没有那么严重。索额图在擒鳌拜时立了大功,但文化修养不高,早在康熙十九年,就因结党营私被罢免了大学士,两年后所有职务被罢免,最后于康熙四十二年,因太子争位被软禁饿死。而历史上的明珠是在索额图之后罢免的,他虽与郑氏和谈过,却从未踏上过台湾的土地。因为结党营私,在索额图遭罢免后八年才丢了大学士一职,随后做过一段时间领内侍卫大臣,明珠死于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之事则发生在他死后。至于他们两人亮相康熙六十年的“千史宴”更是无稽之谈。电视对姚启圣和施琅的改动也很大,事实上姚启圣早年于五年内就升到福建总督,后于康熙八年“以擅开海禁”被革职,并非顺治时期惹的祸,耿精忠在福建叛清后,他又升任总督,后招抚台湾郑氏集团兵将。历史上的施琅比姚启圣还大三岁,他在顺治时曾降清,但不久又追随郑成功,后再度降清。

    就连(汉)剧导演胡玫(也曾担任(雍正王朝》的导演)都说:“《汉武大帝》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正剧,但它不是历史教科书。”《汉武大帝》精致的画面和环环紧扣的有趣情节,也引起观众对早就耳熟能详的许多历史人物的记忆。诸如:刘陵是纵性无度的阴谋公主吗?废太子刘荣自杀狱中,真的是汉武帝之母为刘彻登基斩除的政治牺牲品吗?张鸯出使西域这段经典故事的诱因真的是由于汉武帝羡慕匈奴的宝刀吗?这些故事,哪些的确是缘于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哪些是编剧们的戏剧化处理呢?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404.html
本文标题:热播历史剧与历史教学的社会化的几点思考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