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3)

时间:2013-01-2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3)

    (二)学生参与广泛

    由于传统大班教学受空问的限制,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虽然愿意望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基本上是与作为一个整体的全班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交流,全班学生以同一个步调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开展学习。这样学生表面上是参与了教学,而实质上是被动地参与。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往往出现大家所熟知的“优秀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是针对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的。这样,就会形成教师在讲课,有的学生听,有的学生做别的事情,甚至有的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常使得教师不得不停下来维持课堂纪律。由于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体效果就不会理想。而在小班化教育中,由于师生的活动空间显著增加了,教学中可以更好地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这样客观上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学生都要发言,都要积极准备,都要提问题,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小组的成绩与每一个学生的努力紧密联系。在这样的教学中,每个小组一般是五个人,一个班有五至七个小组,教师把任务布置后,主要是在各个小组间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同时对每个组每个学生都能起到督导的作用,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广泛地参与进来。小班化教育的客观条件,使得学生的广泛参与成为了可能。

    (三)注重学生的深层体验

    每个人对经历过的事情都有自己的感受。每个人对所经历过的事情感受到有意义、有价值,并能够形成一种理性认识的时候,这种感受就是个人的体验。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的活动,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在于使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经历过的教学经验、场境、人际关系、教学内容等对其有意义、有价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概念和判断能力,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应该说这就是教育中人们所追求的。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大班额的制约,教学中实际追求的是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学生的方法往往是死记硬背,形成的现象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学生基本上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传统的大班教学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为大批量培养熟练劳动服务的。因为它省时、方便、对简单知识技能的掌握是高效的。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面对21世纪社会人才素质要求,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道德、有理想,会与人共同合作、会与人交往、会与人共同生活,还要会学习、会理解、会创造。传统的大班教学是满足不了培养这种人才素质的需要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些要求,达到这些目的,正是小班化教育所关注的。由于小班化教育空间相对增加,教育关照度增加,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时间,可以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成为现实。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事情有了深层的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8679.html
本文标题: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3)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