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3)

时间:2013-02-0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3)

三、加强耻感文化教育

    中国的耻感文化源于儒家文化千年来的积淀,儒家把“耻”意识作为道德的基础,认为它至少有三层涵义:

    第一,将“耻”与个人应当怎样做人相联系,认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且将的根本。孔子认为:“礼、义、廉、耻”称为四德,当作为人处世人非第“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孟子则认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他甚至认为,“无羞恶之心,人也。”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则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二,将“耻”与国家治理、振兴相联系,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第三,将个人的知“耻”与国家的兴亡相联系,孔子认为:“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清末的龚自珍则认为:“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可见,儒家不仅认为耻感在指导和约束人的行为、引导社会风气等方面起作用,并且将其视为修身齐家、安邦治国的有效手段。

    2006年3月,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总书记提出来了“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该论述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它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告诫人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耻感教育,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对帮助当代中国人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对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关键时期,面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世界经济文化多元化与一体化的冲击,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对社会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和严峻挑战。无庸置疑,任何一种现代价值观的建构都离不开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批判性继承。同样,要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不可能离开中华传统文化而另辟蹊径,需要我们不断地从先哲的智慧中汲取“国粹”,在圣贤光芒的照耀下,让古典的精神力量融合进现代因素,举起引领国人前行的旗帜。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2708.html
本文标题: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3)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