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批判与扬弃:民主社会主义简析(2)

时间:2013-02-0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批判与扬弃:民主社会主义简析(2)

二、民主社会主义变革的借鉴意义

    第一,与时俱进,主动变革调整。民主社会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正是因为他们能敏锐地观察到社会、时代的变化,并据此及时改革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实现政党的现代化,民主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发展。政党作为一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政治代表,不可能一建立就拥有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适用的模式和活动方式,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必须不断改革自身来适应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实践证明,不管什么性质的政党,谁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谁就能够得到发展,谁落后于时代,谁就衰落。“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适应时代变化,积极调整变革,才能防止教条和僵化,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总结政党执政经验可以发现:执政失败的政党几乎都在党内民主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而言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党内民主缺乏,普通党员对党的决策缺少影响力,这就意味着政党对党员缺乏吸引力。二是党内民主“过度”,没有规范的管理渠道,导致派别林立,派别斗争代替党内民主,由此导致的问题是政党分裂,削弱政党的战斗力。因此,党内民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民意的充分表达,也就造成了社会民主的缺乏。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不成功,与党内民主缺乏联系密切。西欧社会党的执政成功同样与他们注重改革组织体制、发挥党内民主密不可分。党的十七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把党内民主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员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这充分表明了共产党对党内民主问题的重视。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政党的兴衰与民众的支持与否直接相关。如何扩大群众基础、保证执政地位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面对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党赢得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争取党的合法性。西欧社会党历来重视通过不断创新沟通手段、方式和方法,达到密切联系群众、扩大和巩固社会支持的目的。他们通过建立健全党内组织和党外联合机构,通过多样化的组织集合不同社会背景的党员和其他群众,开展各种活动,使组织系统成为密切党群联系的纽带。通过各种形式的选举游说、民意调查、召开选民会议、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沟通手段保持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并制定符合民心的纲领和政策,民主社会主义的经验说明,一个党要保持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关键是要制定并推行符合群众愿望和要求的政策。正是因为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努力,才使它获得了选民的支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立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当前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党群、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不否认个别地区和部门存在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对立冲突的情况。当前一些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的对立。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严重影响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但在社会阶级阶层日益复杂、利益主体和文化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党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其执政合法性,它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执政基础,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借鉴国外政党密切联系群众、加强政党合法性的经验和做法,深刻认识保持和密切党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意义,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2738.html
本文标题:批判与扬弃:民主社会主义简析(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