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教学活动讨论

时间:2013-04-02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马克思主义的教学活动讨论

以上两个案例在教学中都属于正面的例子,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在探讨学生教学参与的形式主题上得到若干一般性的认识和经验。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促进的事业,学生参与教学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点。从一般情况看,教与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环节,教师重在教,学生重在学。但如果把这个关系理解成一方主动,一方被动,就会偏离教学的育人功能,成为单纯的知识灌输。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关键在于要把教与学的界限做一些调整,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学的主体,同时也兼任教的主体,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坚持认为,学生在完成一项教学要求时,任务目标应该预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角色,推动教学的进展。案例1体现了这样的教学参与理念。我们可以把它与如下案例相比较:

案例3:研究生哲学原著课上,我们要求学生研读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原著的内容,我们布置学生课下阅读第2, 3章,并书面完成若干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包括:“恩格斯是如何通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一命题来分析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合理内核与黑格尔体系之间的关系的”、“恩格斯是如何给费尔巴哈哲学定性的(定性原则,定性情况,定性步骤)”。实际上,这些思考题具有阅读引导的性质,如果形成书面的作业,最终必定是一个所读章节的内容提纲。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按照教学要求也做了工作,但其中的参与显然是被动性的,是按照教师事先规定好的要求进行。也就是说,并没有构成教学内容进展的一个推进环节。学生只是在做教师要求做的事情,似乎是为某个外在于自身的目的去学。然而案例1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的参与直接推进了教学内容的进展,在教师的引导中,同学们一步步在开发着好奇心,追寻着理解,从而进行着自我教育。而这正是教学活动、尤其是哲学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所在。这样的参与是主动性的参与。

与此相关,学生的教学参与活动应该是创造性的活动。案例3中,按照教师的布置,学生得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小,由于学生的心理总是想尽量向标准答案靠拢,因而最后形成千篇一律的作业是毫不奇怪的。然而在案例1和案例2的情况下,同学们的参与空间非常大,主动设想和创造成为学生教学参与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因而,由此形成的作业和作品会显出特别的个性色彩,同时,也能够充分显示学生个体情感投射的过程。 创造性和情感投射是相辅相成的。在具体设计和组织学生教学参与时,有很多途径通向上述目标,比如,在要求学生完成教学参与时提倡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科渗透性思维、放弃习惯的思维角度和分析方法、尝试提出新的问题等等。我们来看一下案例4。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33395.html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的教学活动讨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