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窥与瞒的诗学概括

时间:2013-05-09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窥与瞒的诗学概括

    刚才我们归纳的“窥与瞒”现象,是普遍意义上的人性特点,这在平常状态下的表现和感受相对没那么强烈。而落实到《洗澡》中的特定时代和具体环境,一切却变得如此鲜明、尖锐,人也仿佛被置于放大镜下,秋毫毕现。

    《洗澡》中还值得关注的,是时间和空间问题。

    小说从“解放前后”写起。"1949年”新旧政权交替的历史时间,成为国家乃至个体生命历程的分水岭,使人们有了“新与旧”、“现在与过去”和“进步与落后”等等对立观念。人们带着各自的历史继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都希望能顺应新形势,被新社会接纳。为了获得社会认同的身份、地位,一些不合时尚的经历,自然成了“负担”、“罪证”,祸福也由此而生。

    “洗澡”只是其中一例,也非突兀孤出。杨绛在小说结束前,有这么一段:

    “发动群众需要一股动力,动力总有惯性。运动完毕后,乘这股动力的惯性。完成了三件要紧事。”

    第一件是“忠诚老实、向党交心”,交待各人的社会关系,“不再有任何隐瞒的事”;二是填写表格,根据实情重整队伍;三是调整工资

    如此看来,这场巩固新政权的“洗澡”运动,以“改造自我、抛掉包袱”为旗号.结果很可能着重于“摸底细”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何为本?何为末?不言而喻。当政治风暴袭来,像杨绛这一类知识分子,属弱势群体,她虽顺从,又仍保持怀疑精神和敏锐的感受勺,而不是盲目、消极地充当官方的“传声筒”,或作摄像机式的平面记录

    杨绛尝试着向纵深挖掘。像《洗澡》的空间狭窄,局限于文学研究社这个小单位里,但人们正是从固定的空间里,相互发生、开展各种复杂关系。杨绛紧紧把握住这点,偏从有限中,生发出无限来。

    《洗澡》里有两类空间意象,最能反映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一是“会场”。全书42章,其中大量涉及“开会”的有15章,超过1/3篇幅。而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5185.html
本文标题:窥与瞒的诗学概括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