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透过实地考察,体会校本课程(2)

时间:2013-05-2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透过实地考察,体会校本课程(2)

二、课程设皿以现有评价取向为坐标

目前,我国虽然做出实施“三级课程”的决策,但校本课程的设置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应以评价方案为坐标,否则校本课程迟早会被搁浅。

高考不仅决定着一个孩子的命运,甚至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命运,高考又是教学成果评价的最主要的形式。然而,到目前为止,除山东省出台了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外,其他地区依然用传统的高考方案.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注重其课程的个性,同时还应联系高考等评价制度。

以往,我们总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学生本位。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服务于高考,这些理念均没有错,出发点也是好的,都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学生某一行为的背后,必然蕴藏着强烈的动机性。而目前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最强烈的动机就是能顺利通过高考这一关;学校想延续现有的校本课程,并作进一步的开发,而且开发出来的课程还能得到家长积极主动地支持,共同的前提是在目前这种评价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学生能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在高考中夺得高分。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拿高分的话课程内容的选择,就应以高考为坐标,注重把学生的眼前利益和学生的终身发展结合起来。在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的努力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乃至整个课程改革,才能真正顺利地贯彻与实施。所以课程的设置不能完全脱离于目前的评价制度,而应以现有的评价取向为坐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几性问题”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它的开发首先要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潜能的开发,指向学生各种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整合优化各种课程资源,从而创设和营造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息载休。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校本性、课程的生成性、内容的多元性以及开发的长期性和渐变性。

1.课程自下而上的生成性

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必需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和选择。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走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体现较强的民主性,使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达到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互馈的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9598.html
本文标题:透过实地考察,体会校本课程(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