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词语注释的利弊(3)

时间:2013-06-05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词语注释的利弊(3)

5.想像和联想,比如没见过“壁球”,不知道“酸”为何物的人,可以联想自己熟识的事物—墙壁、羽毛球、醋、雨之类,想像出“壁球”和“酸雨”的基本特点。

6.问别人。

不背注释,也可以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比如:

1.朗读。字音读对,不把词语读破,语气语调前后连贯自然,就可以知道,朗读者对词语大体理解了.

2.举例子。"XX同学选班长时落选了,一点也不难过,还主动帮助反对自己当班长的同学。XX同学真是‘豁达’。”可以认为,举这个例子的学生对“豁达”基本上理解了。

3.用近义词。比如用“富余”、“节余”、“剩余”解释“赢余”,大体不错.

4.表演,画图,比画。“眉飞色舞”、“举棋不定”、“崇山峻岭”的意思,可以演出来,画出来。

5.能说明白使用这个词语的背景。比如解释“尴尬”,可以说“像自己没做好事却受了表扬,没做坏事却挨了批评,发生了那样的情况,就‘尴尬’”。

6.表达。使用的前提是理解。能用某个词语选句,能选词填空,能在需要的地方写上恰当的词语,都说明已经理解这个词语了.这种考查方法最可,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反映理解后是否会运用的水平。

7.用自己的话解释.比如解释“汇集”,说成“聚到一堆儿”。

……堵住背注释的口子,就可以摸索出新的考查方法。无论使用哪种考查方法,都不能要求学生百分之百的准确,事实上老师也做不到百分之百讲准确。
相关推荐:
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管理学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50296.html
本文标题:词语注释的利弊(3)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