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教育心理研究与对策

时间:2012-12-20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教育心理研究与对策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综合。

    记得苏桩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介绍苏联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曾上了一堂使听课的学生和教师们都“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这堂课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他答道,“我准备了一辈子”,虽然“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①这位历史教师的回答发人深省。它说明了一堂具有“磁性”的课,必须是科学的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来源于几番心血,往往需要教师毕生为之奋斗。

    要想搞好教学,教师除了对学生倾注热烈而真挚的情感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因为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授受活动,是在“知识对流”与“情感对流”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知识的种子播种在情感的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教师不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就象在黑夜里走路一样”,纵然是“知识上的博士”,也会成为“情感上的文盲”;学术水平虽然高,教学效果未必好。《学记》中说,“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教师深刻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心理活动规律,采取“引思、供需、授渔、激望与强志”的对策,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一是他们感到所学内容必要时;二是对所学内容有疑问时;三是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四是对所学内容感到有难度时。针对其心理特征,可采取“以需引思,以疑促思,以趣诱思,以难激思”的对策。

    以需引思心理科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去达到学习目标的主观心理因素,它通常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前者指在外在条件(如考试分数、教师表扬等)影响下产生的,往往是暂态现象,内驱力小且不稳定;后者指由内在条件(如志向、事业需要等)转化而来,具有稳态效应,内驱力大.正象斯大林同志指出的“伟大的精力,产生于为伟大的事业而努力”。只有当学生将学习活动与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融合在一起,才能进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教书育人”,着力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还要精心备课,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满足学生“第一任职”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8493.html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研究与对策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