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发现式教学法在代数人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3-04-1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发现式教学法在代数人门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课是从学习代数开始的。初中代数与小学数学相比,更多地反映出数学本身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概括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在表述知识时,代数更多地采用了形象化的语言。为了叙述精练和表达完美,教材中几乎全部隐去了知识的产生和发现过程。这就给学生的代数入门学习带来了困难,以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数学学习陷入被动,成绩下降。多年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表述知识,运用发现式教学法授课,可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知道,发现式教学法又称间题教学法。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本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演示,解答问题等手段,引导学生像当初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知识,以便培养他们进行探讨和创造的能力。运用这一方法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轻轻松松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科学的思想方法.运用这一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能力。下面以《有理数加法》为例,谈谈发现式教学法在代数入门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发现情境

例1:一个数从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如图:由图上可看出,到达的终点是表示十5的点。

练习1,仿例1,画图表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两次后,到达的终点,并说明它是表示什么数的点?

1.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

2.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

3.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

4.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

5.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右)移动。个单位长度。

例2我们规定:一个数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移动,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例I中两次移动的最终结果可以用加法表示为:

(+2)+(+3)=+5

练习2仿例2将练习1中的结果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36323.html
本文标题:发现式教学法在代数人门教学中的应用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