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周作人的现代意识还表现为绝望的历史观

时间:2013-05-09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周作人的现代意识还表现为绝望的历史观

    有人说周作人是一个穿上新的衣裳的士大夫.他的思想意识是到处同封建思想结合着的,这种说法颇有见地。周作人生长于一个传统封建家庭,他有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文人的思想。周作人提倡的生活艺术,悠然的心情,在他的著作中随处可见,如:

    虽然细致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闷气。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这种悠闲的心情,完全是中国的文人的一种传统的思想的反映,完全是一种所谓清高的名士风度。他又因为有了这种态度的表现,所以又影响到他的文体上来,便成为他所提倡的,而且是他所擅长的冲淡清新的小品文了,

    周作人在提倡过人的文学之后,也曾经提倡过民族主义的文学。从人的文学到民族文学,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一种情形,止可以因欧洲的文艺思潮的演进上,从所谓人的觉醒,人文主义的提倡的文艺复兴时代,经过古典主义时代,到注意国民文学,以及搜集民间故事及歌谣等的浪漫运动时代的中国的演进来说明它。

    林语堂的文艺观中的资本主义色彩甚为浓郁,他经常运用西方的观点来批判中国传统事物、习俗。他曾以西方文化本位来反观过中国文化,在《给玄同先生的》中说:“今日中国政象之混乱,全在我老大帝国国民癖气太重所致,……欲一拨此颓废不振之气,欲对此下一对症之针贬,则弟以为惟有爽爽快快讲欧化之一化而已”。比起胡适的“全盘西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他修正了自己的中西文化观,用“两脚东西文化,一心做宇宙文章”来形容自己的中西文化融合观。

    其实,胡适和林语堂的中西文化观也有其不同的一面;比如,胡适倾向于“重客观”,他师法美国的杜威,用实验主义的科学方法剖释中国的思法;分析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而林语堂则倾向于“重主观”,醉心于建构自己的中西合璧的文化体系,他不盲从古今中外的任何伟人或任何主义。

    周作人的现代意识还表现为绝望的历史观.他自己叫这做“暗黑的新宿命观”,他明白承认这是来自现代哲学尼采的世事轮回观。林语堂接受的是欧美文化思想的核心—个性主义和自由主义。他在《论性急为中国人所恶》、《致玄同先生的信》等文章中强烈要求扫除国人的“惰性慢性”、“中庸”、“礼让”,改变中国思想界保守趋旧、阴郁沉闷的状态,以造就“欧化的中国人”,即具有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中国人。林语堂对传统的儒家、理学的批判是十分大胆尖锐的。在《有干劲与无干劲的儒家》中,林语堂提出“如何使儒学适合今日世界,由致虚守寂的静的儒道,变为有作为有干劲的动的儒道而成为一种活的力量”,并针对这个问题作了积极的探求和推广。他批评理学曲解了孔孟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不良的影响:理学让人“畏首畏尾,椒躇不安”而这种“无事袖手淡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是于国于家毫无贡献的。也就是说,这种经过程朱理学过滤的儒家思想,只会令人谨小慎微拘谨怯儒,因此应该化静为动,化无干劲为有干劲,才是有利于国家兴旺的正途。林语堂以其文人的独特眼光,深人国民思想的深层,挖掘理学的根本弊端,反对空讲理,不做实事,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理学和儒家,言词犀利,见解独到。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5207.html
本文标题:周作人的现代意识还表现为绝望的历史观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