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政论散文的定义(3)

时间:2013-05-2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政论散文的定义(3)

    “其一是当时中国的辛亥革命已经显著失败,南北分裂,军阀跋鹿,列强乘机扩大侵略,国辜绸塘,达于极点,星马华人普遍地关心政局,伤时忧国,因而政论的阅读,乃为一种风气;作品的也多是真情实感,深切动人。

    “另一原因是政论散丈虽然与其他的散文样式同属杂文学作品,但比起抒情散文,纪事散文,甚至杂感散文来,形象思维的成分又少了些,这也使到它成了马华新文学发展初期的一种最热门的写作样式。加以各报馆的编辑人员,由于职务关系,也以撰写政论为主,而这些人又是当时的比较成熟的写作人,所以早期的政论散文质量上都较其他的散文作品突出了些。”

    在方修早前所著的《马华新文学史稿》修订本中,也曾经提到这时期政论文章在报章上所扮演的角色:

    “除了综合性的副刊与文白混杂的文艺专刊外,这时期的一些华文报章,特别是《新国民日报》,还有几种版位。经常刊登若干新文学作品,可以视为另一的文艺园地:那就是‘时评’栏,‘来件’栏,及‘本告要闻’版。

    《时评》栏的设立,是早期的华文报的普遍现象。就当 时的《新国民日报》的情形说,这一栏是分设在‘本报要闻’、‘南洋要闻’、以及‘祖国要闻’各版的右上角或左下角,每日共登短文数篇,每篇由一二百字至五六百字不等,更长些的就编入(社论)栏(早期的华文报的社论不时采用外稿)。方修是我国的马华文学史研究的权威代表。他所编著的马华文学史尽管按目前新的研究方法仍有许多令人质疑之处,但他无疑为我们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以及为后来马华文学史的典范。他指出:“马华的新文学,是承接着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余波而滥筋起来的。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兴起,约在1917年。它在形式上是采用语体文以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在内容上是一种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侵略的社会思想的传播。当时,马来亚华人中的一些知识份子,受了这一阵波浪壮阔的新思潮的震憾,也就发出了反响,开始了新文学的创作,1919年起,已经有了不少的白话文章的出现,散见于当时各华文报的一些综合性副刊……”马华政论散文的表达形式无疑也是受到鲁迅、林语堂等人的影响,尤以鲁迅对当时旧传统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尖锐评判与穿透力。从鲁迅弃医从文,认为文学是更好的精神治疗者开始,鲁迅的杂文引起了当时许多的反响与呼应。他的“论时事不留面子,贬锢弊常取类型”(《准风月谈·后记》)深深地影响着和吸引着许多知识分子。对于杂文,他指出了所谓的“杂文”,其实“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起,于是成了‘杂’……况且现在是多么迫切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性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潜心于他的宏篇巨制,为未来的文化设想,固然是很好的,但为现在抗争,却也正是为现在和未来的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9969.html
本文标题:政论散文的定义(3)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